“梅花三弄”话食疗 好看又“好吃”解郁健脾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梅花三弄”话食疗 好看又“好吃”解郁健脾胃
2010年03月15日 15:37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朝著名诗人王冕写的一首《白梅》。千百年来,梅花以其特有的美感、气质“收集”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诗香,梅花也是南京的市花。经过此前一段时间的雨雪天气,今年南京梅花山梅花的花期延长了,时下正值赏梅佳节,有很多市民朋友到梅花山赏梅踏青。但是您知道吗?梅花不但可以用来观赏,还能做成营养可口、颇具保健功效的茶饮、佳肴。

  梅花一弄:泡茶 疏肝理气助消化

  在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中,贾母最爱喝的养生茶就是“老君眉”了。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每次贾母喝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使得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甘醇,既养心又养生,自然也就成为了贾母最喜爱的养生茶。 

  但是“老君眉”毕竟是名贵茶茗,一般人很难日日饮此茶养生。怎么办呢?别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主任陈磊垚向你介绍一款“梅花茶”,也颇具养生与保健的功效,物美价廉,制作起来也是非常简便。首先取绿萼梅(最好到正规药房购买)10克,绿茶4克,然后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中医理论认为,绿梅花气清香,味酸涩,性平,具有疏肝、和胃、化痰、解毒的功效,主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疮毒以及精神抑郁等。梅花与绿茶搭配具有理气疏肝,和胃止痛的功效,常常用于肝胃不和证,证见两胁胀痛,胃脘胀痛,郁闷不舒,食纳减少等。

  因此,像“林妹妹”一样多愁善感的女性朋友不妨适量饮用。对于一天到晚坐在办公桌前,缺乏运动,不思饮食的白领朋友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陈磊垚主任提醒大家,阴虚重症(舌红无苔、少津、口干喜冷饮等)的朋友们不宜长期饮用梅花茶,因为该茶是理气之饮,品饮时间过长会伤阴耗气。

  梅花二弄:煮粥 健脾和胃除烦忧

  我们都知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整个世界都呈现一片“上升”的勃勃生机。而有些读者朋友却恰恰相反,总感觉犯困,没力气,到医院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病。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与食疗专家郭海英教授提醒说,这有可能和你“扶阳”不足有关。还有些朋友因为前些时间的节日较多,应酬不断,由于饮食不节制而导致脾胃失和。面对着一桌的美食,总是感觉没什么食欲。上述两种症状其实都可以通过食用梅花粥来缓解甚至消除。

  郭海英教授介绍说,肝主疏泄,喜条达,肝郁不舒则为病。梅花与粳米为粥,气香味甜,功专疏肝解郁,健脾开胃,对治疗肝胃气痛,梅核气,胸闷不舒,饮食减少等有较好的疗效。

  这梅花粥怎么做呢?首先取绿梅花(最好到正规药房购买)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绿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吃三五天。绿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

  梅花三弄:炖汤 神清气爽喜洋洋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职场人士感觉忙碌的一天过后,浑身困乏,脑子里面像被灌了浆糊似的,一团糟。对此,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城生副主任医师建议上述人群不妨试试自然疗法。比如吃点梅花鸡块汤就是不错的选择。

  王秘书长介绍说,中医认为“肺朝百脉”,如果一个人的肺气不够顺畅,肯定会昏昏沉沉,就像一条河长久被堵塞一样,怎么会有生机勃勃的景象呢?而梅花正是一位善利肺气的“姑娘”。明朝中医药学家李中立在自己所著的《本草原始合雷公炮制》(又名《本草原始》)中对梅花的功效有着这样的记载:“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现代医药研究也证实,梅花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具有一定的健胃作用;同时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为药食佳品。与鸡块一起炖汤更有补益身体的功效。

  梅花鸡块汤的做法相对于上文中提到的两款食疗方稍显复杂。先要准备鸡块500克,鲜汤1000克,豌豆50克,梅花瓣、蘑菇适量,味精、盐、胡椒粉等调配料适量。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熟鸡块去骨,切成小块,将鲜汤倒入锅中煮。汤内放进鸡块、蘑菇、豌豆,烧开后,放盐调好口味,再撒入梅花瓣(最好到正规药房购买),微微沸腾后,即可食用。王秘书长提醒大家,因为梅花花质轻气芳香,易挥发,所以,当梅花入粥或者炖汤时,都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功效。(杨璞 朱群)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