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连载:2010会吃才健康 (《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孔令谦 编著
“民以食为天”,什么最大,天上地下,吃饭最大。吃的目的是什么?吃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求温饱,我吃东西就是为了活下去,这是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是求享受,吃出美味、吃出文化。现在只要你不太苛求,这两层境界大多数人都可以达到;而吃的第三层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吃走疾病吃来健康。
中医的最高境界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样的,就是“上医治未病”。简单点说就是好的大夫是通过调理人的身体,来使他不生病,靠什么来调理?饮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饮食运动的调养,达到强身健体不生病的效果。
《黄帝内经》中这样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不要等已经生病了才去治疗,而要把患病的危险在没生病之前就消除掉,不要等社会混乱了再去维持,而要及早把混乱扼杀在萌芽当中,因为等病了才去治,等开始打仗了再开始铸造兵器,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打井,开始打仗了才去铸造兵器,已经太晚了。
现在很多人总是疲劳,在“亚健康状态”中,这是个临界点,现代医学的解释是疾病的临界状态,也就是说,你再往前走一步,就不是亚健康了,就能化验或检查出来了,就是生病了。中医学虽然没有亚健康这个词,但早就有这个概念,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调理保养理念。所谓的调理,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使之平衡。长期使自己身体内的“阴阳”处于不平衡状态,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一旦到了质变,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在治疗上都会存在一定难度,甚至束手无策。
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一天看见了蔡桓公,说:“大王你生病了。”蔡桓公把他赶走了,还对周围的大臣说:“这些当大夫的,就知道骗钱,你看我,壮得像头牛,怎么可能有病。”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见面了,扁鹊说:“大王你的病严重了,得马上治,不治就麻烦了。”蔡桓公又把他赶走了,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大夫啊,一点小毛病也说得要死要活的,还不是为了多骗点钱。”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俩又碰到了,这次扁鹊什么也没说,直接撒腿就跑,有人很奇怪,就问扁鹊跑什么,扁鹊说:“第一次看见他,病在皮肤上,吃点药就没事了;第二次见到他,病在肌肉里,吃药配合针灸还是可以治的;第三次见到他,病已经深入到骨髓了,怎么治也没用了,所以我得跑,不然他死了还怪到我头上。”果然没过多长时间,蔡桓公就病死了。
这个故事中三次见面分别代表健康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阴阳开始失调,通过简单的饮食调理就能治好;第二阶段:阴阳失调严重,已经产生疾病了,这时候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钱和时间去治;第三阶段:阴阳彻底失调,病入膏肓,想治也治不了了。
每一种事物,在剧烈的发生前,都会有一些预兆,只要我们发现并重视这些预兆,就可以提前做好应急的准备。比如说地震,发生前天象会发生变化,如地震云的出现;地象也会发生变化,如地下水味道变坏,或者变热;动物也会有反应,比如狗和牲畜躁动不安,大批的鸟乱飞,老鼠、虫子这些平时在阴暗角落里的动物也都跑了出来。这时候,只要人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抗震防震的措施,就会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生病也是如此,在生病之前,也会有一些预兆,只要你及时发现这些预兆,并且在饮食起居上注意调养,就能大大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阴阳不调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年轻人长青春痘,这是上火的表现,体内阳气盛于阴气。饮食上注意清淡一些,吃一些消火的食物,很快就会缓解,这是治本的一个方法。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提倡的是“治未病”,不是“遮未病”,打个比方,等水烧开了想把水温降下来,你倒一杯冷水下去,水温也能降下来,但这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的办法是把火熄了。加冷水,扬汤止沸是治标,熄火,釜底抽薪才是治本。
我们都熟悉掩耳盗铃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幼稚,也很好笑,可是现实里很多人生病的时候和掩耳盗铃那个人犯的错误一样愚蠢,我举两个我身边的故事。
一个是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大概几年前就开始睡不好,经常失眠。他处理的方法就是吃安眠药,从一开始每天晚上半片到一片到几片。后来发展到头痛,安眠药又换成了止痛片,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才去医院看。结果现在工作也没了,在家静养。安眠药和止痛药就是你那只捂住耳朵的手。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月经有问题,每个月都会晚来十天左右,而且颜色较深、带血块。有时候甚至停经。如果她找我或者比较有经验的老中医看一下,调节一下饮食,开两副药吃,很快就能调过来。可是她嫌中药难吃,为了图省事,每次到日子就去医院打一针,第二天就来了。半年前,找到我师弟阮劲平,说是看看病情,师弟看过之后,说她最好别打针了,去检查检查,她不听,结果最近检查发现卵巢囊肿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的科学性,等到真需要看大夫,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代价就大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