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冯峣在学校打篮球时突然晕倒了,经过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因为脑死亡进入了植物人的状态。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冯峣没有任何反应,如果不是呼吸机还有声响、心电监护还显示心脏跳动,冯峣就像死了一样。
儿子处于脑死亡状态,母亲于荷丽却一刻也没有放弃,每天抚摸着没有知觉的儿子,说着只有他们母子俩才听得懂的笑话……爱换来奇迹,现在,儿子开始有了感觉。
天津市河西区小海地第四医院四楼的监护病房内,收住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可靠近走廊的一张病床上躺着的却是一名少年。少年的身上戴着心电监护器,鼻腔中插着胃管和输氧管,一台吸痰机就摆在病床边的椅子上。跟周围病床相比,这张床显得比较特殊,不仅是因为床上的少年已经躺了23个月,更因为病床的旁边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床间过道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厨房。
躺在床上的少年名叫冯峣,今年17岁,生病前是一名技校的学生,但他进入新学校没几天就开始住院了。
49岁的于荷丽是冯峣的妈妈,昨天中午,她在病床边的小桌子上削起了南瓜,并把遮挡帘拉开了,光线的突然增强,让原本歪头躺在病床上的少年竟然有了反应,他的眼睁开了一条缝,露出了一点眼球,与此同时胳膊也慢慢举了起来,做出了一个类似伸懒腰的动作,虽然动作幅度不大,可这样的反应,还是让原本沉默的于荷丽赶忙撂下了手中的活儿,走到病床边,抱起少年的头,面贴面地轻声呼唤着“峣峣”,听到这样的呼唤,少年的嘴里还发出含糊的“啊啊”声作为应答。这样的状态已经让于荷丽欣慰不已了,因为少年不再是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睡觉了。
一顿简单的南瓜粥,于荷丽用了近20分钟才把所有的食材准备好。尽管儿子只能吃流食,可于荷丽从来不嫌麻烦,有时即使要赶回家去煮,她也要坚持给孩子吃最新鲜的食物。将粥煮上后,于荷丽开始给孩子做按摩。少年身上没有长期卧床的痕迹,皮肤弹性也很好。对此,同一病房的人说这全都是于荷丽的功劳,因为她每天都坚持给孩子擦洗三次,只要有时间就不停地按摩,而且从未间断过。病友们还指着病床边的一个木头躺椅说那就是妈妈睡觉用的床,从孩子住院那天开始,妈妈就一直睡在躺椅上。
让于荷丽再次满怀希望的是冯峣最近的表现,于荷丽给冯峣照了新的脑部片子,还托人到北京天坛医院找到了专家咨询,虽然没有最终的论断,可专家明确说这是个好的开始,说明病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医生也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冯峣的脑室中出现了积水,积水压迫着脑神经,如果抽走了积水,可能会恢复得更好。听到又要手术,于荷丽再次愁眉不展,因为于荷丽与丈夫在1998年离婚,她自己又在1999年下岗,母子二人的生活并不宽裕,冯峣先期的抢救费用就花去了18万元,为了那笔钱她找到了前夫以及所有的亲属,才共同凑齐了费用。周围的人都不富裕,于荷丽说她实在无法再开口了,因为孩子那次住院她已经借了不少钱。(徐燕 胡凌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