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擅长“冬病夏治” 小儿哮喘可用穴位敷贴治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中医擅长“冬病夏治” 小儿哮喘可用穴位敷贴治
2009年06月15日 11:39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疗特色,主要遵循“春夏养阳”的规律,对冬春季节容易发作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扶正培本,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冬春季节发作或减轻不发作乃至不发病的目的。江苏省中医院开展冬病夏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院去年仅三伏天就有8000多人次来院进行冬病夏治。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就诊,该院呼吸科、儿科、针灸科、老年科、推拿科从即日起开始预约病人,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虚寒性脾胃病、虚寒性怕冷、素体阳虚、小儿哮喘、过敏疾病、老年心血管疾病、亚健康、慢性颈肩腰腿痛等患者,可来院进行预约登记,该院将在6月17日全面启动冬病夏治工作。本报特开设冬病夏治专栏,让这一中医特色惠泽于广大患者。

  夏季穴位敷贴法防治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三伏天在背部穴位敷贴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皮肤充血来预防哮喘。夏季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此时借“天之阳气”助辛温香燥药物之威力,鼓舞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传导到病变所在脏腑,起到温化“伏痰”,扶助正气的作用,使正气渐复,机体免疫力增强,从治本出发控制哮喘发作。

  穴位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cm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穴位外敷疗法对大多数病人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皮肤容易过敏的病人使用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属于正常的治疗反应,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病人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所以应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和处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穴位外敷药物后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刺麻痒感产生后病人会不自主地搔抓,尤其是小儿,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痒感可持续4~5天,甚至整个贴敷过程。皮肤发红不需处理。产生刺麻痒感时,让患者不要搔抓,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穴位外敷药物后一部分患者局部都会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起泡的大小、程度,与气候冷热及贴敷时间长短有关,气候炎热及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反之起泡的速度缓慢。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绝大多数患者贴敷处结痂脱落后不形成瘢痕,但有个别病人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这可能与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有关。如果穴位外敷药物后局部反应比较强烈的人则不适合该疗法。但要说明的是,我们从许多病人中发现,贴敷处出现痛、痒、起泡等反应者,临床效果较好。

  今年儿科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将拓宽服务领域,扩大适应症范围,增加治疗手段。夏季穴位敷贴法除了防治哮喘之外,还可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反复发作荨麻疹、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胃痛、腹泻者。我院儿科今年夏季的穴位敷贴疗法开展时间为7月1日~9月30日,地点在儿科门诊。

  冬病夏治并不局限为药物外敷治疗,根据患儿体质特点及中医辨证要求,还将配合药浴、拔罐、推拿、饮食指导等疗法综合施治,以提高疗效。药浴疗法如选用防风、桂枝、麻黄、藿香、苏子等辛温化痰之品,煎水洗浴,以温肺化饮,蠲除顽痰。拔罐疗法取膻中和双侧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共15次。推拿疗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每次捏脊10遍,每日1次,连续30日。以上方法对哮喘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适宜能力选用。

  最后我们要提醒哮喘患者,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不可一味求速、求快,以免走入误区,建议进行中药免疫联合治疗,可以达到良好控制的目标。我们认为,只有个体化的治疗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 孙轶秋教授)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