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降低医疗费用将纳入公立医院考核指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兰州:降低医疗费用将纳入公立医院考核指标
2010年02月03日 14:33 来源:兰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又是一年“两会”时,百姓寄望于此,因为它有如一座风向标,向民众昭示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毅力,而职能部门就像政府伸向大众的触角,能敏锐地洞察到民所想、民所期。每到“两会”时,看病就医、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些卫生领域里关乎民生、牵动民心的话题,从来都不缺少关注的目光,代表议、委员提,市民盼望。

  “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它是一个口号,但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它浓缩了2010年兰州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预期目标之一: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更加凸显,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还把公立医院平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是否降低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目标管理,

  全年唱响“1128”主旋律

  “1128”是什么?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局长薛开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结合全市卫生工作实际,重点实施“1128”发展战略:“围绕一个目标、贯穿一条主线、实行两个统筹、突出八项重点”。

  薛开华进一步解释说,一个目标就是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条主线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个统筹是全面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和门诊统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两个统筹”是今年新农合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八项重点就是重点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工作;重点抓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重点抓好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重点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各项降费措施的落实,重点抓好医德医风建设。

  “1128”将唱响今年卫生工作的主旋律,而实施“1128”发展战略,将会使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120”急救网络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市级统筹和门诊统筹,参合率巩固在94%以上,报销比例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更加凸显,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城乡并举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解决好全市100多万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就是民生大计,因此,今年围绕“1128”这个主题,我们将“两个统筹”列为重中之重。”这是薛开华的开场白。

  两个统筹就是全面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和门诊统筹,保障门诊基本医疗,满足参合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引导病人就近就医,抑制过度住院消费。对新农合基金进行市级统一管理,参合农民在省、市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现场直报,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保障基金安全,确保参合农民受益。今年,各级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贴提高到人均120元,市政府已决定市、县(区)财政再增加人均10元的补助经费,加上参合农民个人缴费30元,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人均160元。高出150元的全省新农合筹资标准。筹资标准的提高,为“两个统筹”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

  城市人群主要由居民和职工组成,解决他们的看病就医问题,重点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今年,全市不仅要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还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他们花很少的钱解决一些实质问题,这是对城市居民和职工看病就医采取的一个措施。

  多措并举降低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过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我市要把公立医院平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是否降低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目标管理,多措并举降低医疗费用。

  在公立医院全面执行门诊病历通用、检查结果互认的基础上,实行“三个排名通报”制度:要实行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排名通报制度,着力降低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抗菌素的滥用,一直是医药领域的顽疾,因此要实行医师抗菌素使用量,特别是进口抗菌素使用量、青霉素占抗菌素比例排名通报制度,定期组织专家对医师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议并排名通报,对用药大户进行公示或处理,杜绝乱用、滥用、盲目使用抗菌素现象;实行科学合理用药排名通报制度,重点推行住院自费药品使用量排名通报制度、医师用药情况排名通报制度,督促医务人员合理用药。

  今年,市级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核算,严格成本控制,带头降低医疗费用,多措并举让利患者,特别是去年平均住院费用较高的医院,今年的下降幅度要达到10%以上,确保实现平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下降的目标。(刘晓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