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近日,记者前往永登、皋兰两县几所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进行了采访,发现因为亲情缺失,许多农村留守儿童正在成为“问题儿童”。
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是采访中好多老师共同的看法。皋兰县做了一次调查,全县2128名留守儿童中,其中仅有120名左右的儿童学习好,其余的学习都比较差。在各乡村小学每个班中,学习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那些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监管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科学教育方法欠缺等问题,加之农村劳动强度大,对孩子的学习爱莫能助,听之任之。因此,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厌学、逃学甚至过早流入社会。
“父母在家时,学习成绩不错。父母离家后,成绩就直线下降。”永登县中川镇中心小学的张老师说。“家长长期外出打工的孩子是最难管理的,学习也是让我们最头痛的,成绩不好反映给家长,家长管不上,反映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又管不了,老师如果管得太严,孩子又不听,所以造成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差。”老师们对记者说:“这些孩子的作业、家庭辅导等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原因何在?老师们认为主要是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外出家长长期忙于挣钱,没时间也没有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大多是爷爷奶奶监护,由于他们在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能长大,在安全上不要出什么意外,就认为对孩子管了,其他的对这些老人来讲都不重要。
渴望父母关爱
“老师替代不了父母。”采访中,老师们忧心地对记者说:“对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讲,在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等方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父母解决,而家庭又不能充分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帮助,这样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许多留守儿童非常渴望亲情、父母的关爱。水阜乡水阜村耿文兵的女儿耿美玲,长期托管给其姨妈照看,父母每月寄200元生活费。耿美玲在作文中写道:“我有一个愿望,一个小小的愿望,只愿每天能得到妈妈温暖的怀抱,我问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你能告诉我吗?”可见,孩子对亲情是多么的渴望。好多孩子甚至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而不出去打工,或者能跟在父母身边。
心理问题很多
“在身心健康方面,留守儿童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行为上不受约束的问题。”从事留守儿童教育的杨老师说。从调查看,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抽烟喝酒,在家不听监护人的话,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我行我素。
其次是亲情缺失,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父母亲长期外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无法给予孩子亲情关爱,致使对孩子缺少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其思想、心理变化,有些孩子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加之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监管,年龄差距悬殊,和孩子在情感、思想沟通上存在着较大障碍,造成留守儿童心理抑郁、性格孤僻、消极悲观、冲动易怒等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杨老师说,人生理想偏差,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家长由于长期外出打工,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心理,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的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易染不良习气
记者了解到,由于父母外出无力管理、监护人因各种原因管理不周,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礼教缺乏,行为粗暴,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成为“问题儿童”。同时,多数监护人因为自身和各种原因,往往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对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乏,致使留守儿童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事件也呈上升趋势。
没给太多关注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某学校的王老师一针见血地对记者说:“个别学校以及任课教师只注重升学率及好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给予的关注较多,而对一些成绩差、纪律性差的留守儿童很少过问甚至放任不管。”她还说,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没有上过家长学校,监护人也不去上家长学校,老师以及一些部门认为留守儿童只要不违法乱纪,就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往往造成喊得最多,却最容易被忽视。王老师呼吁,关心留守儿童,要在平常时节,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加以呵护。(司成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