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吉林化纤职工的致病“心因性因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如何理解吉林化纤职工的致病“心因性因素”
2009年05月19日 09: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吉林化纤集团部分职工“身体不适反应事件”医学结论一出,一些人表示难以理解。如果专家组的结论准确无误,“可以排除化学物质毒性所致”,那么究竟是什么“心因性因素”导致1000余人身体不适、160余人住院治疗?

  数年前爆炸事故留下心理阴霾

  “化纤厂的职工们,为什么会对康乃尔厂有这样的惧怕心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教授赵金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采访中,很多人都向笔者强调一件事,他们说:“康乃尔公司所用的设备,就是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发生爆炸的双苯厂的设备。爆炸后,他们把厂子搬到这里来了!”

  2005年11月13日,吉林市一家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认定,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11·13”爆炸事件,不仅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更让众多身处事发地的吉林市民对“苯胺生产企业”心有余悸。如今,“家跟前冒出个苯胺厂”,而且该厂全部建成后,还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苯胺生产企业之一”,化纤职工就有了忧虑与不安。

  据了解,“11·13”事件之后,发生爆炸事故的那家双苯厂苯胺生产项目被叫停,工人被分流。民营企业家宋治平经过几个月调研,决定投资13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苯胺的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原双苯厂的员工,也有一部分人改投康乃尔门下。

  “实际上,我们拿过来的,只是该双苯厂的苯胺生产项目,因为国家并没有对这个项目销号。”康乃尔公司副总经理王大祥对笔者强调,他们公司的“硬件设备都是新购置的,硝基苯装置是从德国购买的专利技术,采用绝热硝化反应,在工艺上与原来那个双苯厂不同”。

  但当地百姓并不相信。何况,即便只是“接手项目”,老百姓也难以接受。化纤集团生活区的一位居民对笔者说:“2005年那次爆炸后,我们都知道了苯胺生产事故的杀伤力,谁愿意守着一颗‘炸弹’过日子?”

  康乃尔的选址,距吉林化纤集团部分生产车间只一街之隔。化纤集团生活区内,住有本厂职工约5000人,加上家属,总计有两三万居民。2006年,知道这里“要建苯胺厂”后,居民们一起去吉林市经济开发区“反对”。

  “当时,这家工厂的老板和开发区工作人员对大伙儿说,厂子建成后,要把生活区的住户搬迁到市里。后来厂子开建了,搬迁的事儿却再没人提起。”一位王姓居民说。

  信任缺失与几个巧合因素叠加

  2007年4月28日,康乃尔公司破土动工,规划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一些当地居民反映,一年多时间里,一根根银白色的化学管道和储罐在蓝天下高高竖起来,老百姓心里也越来越着急。

  “去年9月26日,康乃尔有一次试车。当时距离康乃尔最近的腈纶纺纱厂就有人出现不良反应。”吉林化纤集团一位党委副书记说,“我们向市环保局打了报告后,康乃尔又停产了。”

  “今年4月4日,康乃尔一期工程试投产。结果没几天,他们苯胺车间就有一个年轻工人被毒死了。”采访中,老百姓们还纷纷提起一桩令他们紧张的“死亡事件”。

  的确,4月15日,康乃尔公司一名34岁员工在工作期间突感“胸闷、恶心”,在被送往化纤医院的过程中死亡。不过,笔者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看到,医院出具的推测死因是“心源性猝死”,并无“化学中毒”字样。

  不久后的4月23日,腈纶纺纱厂个别职工感到“身体不适”,工人们开始怀疑是对面康乃尔排放的“毒气”所致,因为按照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康乃尔正处于化纤集团的上风口。

  作为具体诱因,这个“有毒气体”到底什么样?采访中,有人称该气体“无色无味,等你闻到它味儿,人就完了”,有人称“是一股淡淡的香味”,有人表示“辣乎乎的”,还有人说“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怪味儿”。众说纷纭的结果,使这种“毒气”越发显得神秘诡异。

  依着风向,在“环境较为密闭、通风不甚顺畅”的车间,“不适反应”人群日渐扩大。长丝车间一名女工告诉笔者,眼看身边同事一个个发病,医院却迟迟诊断不出确切病因,恐慌情绪在一点点蔓延。

  由于医疗辅助设施查不出问题,环保部门自4月23日起介入后,也未检测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号召身体没有大碍的职工继续上班”。但工人们的精神已经处于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一名女工忧心忡忡地对笔者说:“我们是在冒着生命危险上班!”

  “5月1日,有人已经在送往长春的路上死了!”笔者采访时,百姓中风传着这样一条消息。而吉林市卫生局副局长白辉英告诉笔者,当天只是有一名住院患者因原发高血压病,被转送位于省会长春的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治疗。

  “4月30日,康乃尔被勒令停车,实际上,他们还在晚上偷偷生产!”还有不少居民这样反映。康乃尔副总经理王大祥则表示,5月1日晚10点至次日凌晨4点,他们确实曾工作,用高压氮清洗管道内残留的一氧化碳和氢,但那是为了应政府要求整改,而非“偷偷生产”。

  也许因为不明情况,也许因为缺乏信任,老百姓中间的恐慌情绪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按照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4月29日当天有10人住院治疗,而在5月8日一天内,就有32人住院。化纤集团生活区内的住户,纷纷奔向市区投亲靠友,一位居民对笔者说:“到了晚上,一栋楼里亮灯的就剩下十来户。”

  心病还需心药医

  5月14日晚,卫生部医学专家组出具最终意见,结论是“可以排除化学物质的毒性所致,主要与心因性因素有关”。当然,这个结论是针对大量人群出现不适反应得出的,并不排除某些个体确实有其他疾病。

  调查结论一出,有的患病职工与家属一时间难以接受。15日上午,部分患者及家属聚集在化纤医院附近,议论他们刚刚接到的有关调查结论的通知。一位家属对笔者说:“我明明看见妻子口吐白沫,人都抽了,怎么能说是装病呢?有1000多号人一起装病的吗?”

  其实,公众的反应,早在专家组意料之中。正如专家组成员、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教授赵金垣所言:“说老实话,把真相说出来,专家组是费了很大的劲,这要担多大的风险?”

  “公布结论之前,我们还在开会研究。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轻度化合物刺激反应’,这么说,多轻松,我们七个人拍拍屁股就走了,皆大欢喜。但我们告诉大家的是事实,专家组会对结论负整个技术上的责任。”赵金垣教授说。

  为了让患病职工更好地理解“心因性疾病”的概念,争取早日康复,15日上午,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与吉林化纤部分身体不适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据专家解释,心因性疾病也是病,病症并非“装”出来的,患者会真有身体上的不适反应。

  “心因性疾病的表现有很多,其特点是都有某种诱因触动了患者最敏感的神经。地震、战争、群发性事件中,经常可以看到心因性疾病的发生。”赵教授说。

  据了解,2004年10月,四川省仁寿县某小学曾发生过“蒸饭水变色”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疾病,174名学生出现头晕、呕吐、腹痛等症状;2005年6月,安徽省泗县大庄镇卫生防疫保健所为该镇2500名中小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后,百余名学生出现头痛、胸闷、四肢麻木等反应,一名小学生死亡,卫生部专家组的调查结论,也是群体性心因性疾病,而非疫苗质量问题。

  其实,近年来,媒体对类似群体性心因性疾病的报道并不少见,只是规模没有这么大。心病还需心药医,在本次事件中,要想让患病职工心悦诚服地接受专家组调查结论,恐怕还有大量答疑解惑工作需要进行。这既包括合理的医学解释、对有毒物质防范常识的普及宣传,也包括对康乃尔公司审批立项、环境监测、工艺技术和“安全系数”情况的全面介绍。当然,最关键的,还要看患病职工的身体恢复及愈后情况。

  据了解,吉林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把相关医学知识及化学毒物防范常识做成光碟和保健手册,免费发放给职工。同时,有关部门对吉林化纤集团和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继续进行24小时不停监测。

【编辑:王赛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