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杜杰主任医师
长沙市传染病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肝病科
核心提示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蜗居》第一集中,剧中人物姐姐海萍在开饭前居然对妹妹海藻说:“不洗手,回头得乙肝,找工作都没人要。”
有网友称,这句台词误导观众、涉嫌歧视乙肝患者,并致函广电总局,随即得到了正面回应,广电总局令《蜗居》删除这样的台词。
专家认为,造成以上原因,是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乙肝知识的无知或偏见。由此,传播科学的防治知识非常有必要。
握手拥抱用餐不传染乙肝
相关信息 媒体报道,去年12月29日,卫生部就体检中乙肝病毒检测有关问题召开了媒体通气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卫生部拟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有关政策。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入学、就业的条件。
专家观点 《蜗居》中的台词,非常明显的是,混淆了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母婴和密切接触(如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一般的学习、工作、生活,包括握手、拥抱、共用计算机、办公用品,甚至包括共同用餐等,是不容易传播乙肝的。
如果认为不洗手,就将传染上乙肝,会间接导致周围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各种各样的歧视,使乙肝感染者背上巨大的心理包袱,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伤害是巨大的。
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也不会影响他人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的可能性也很小,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身体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可以胜任日常工作,不会因一般接触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
此外,从及早发现乙肝病人、及早治疗、对患者健康负责的角度出发,在入学、就业体检中,保留转氨酶检查项目,以及评价肝脏功能,比检测“乙肝五项”更具临床参考意义。
免疫耐受期不需抗病毒治疗
相关信息 为做好寒假期间的爱肝、护肝宣传,市传染病医院从2月1日起至3月1日止,凡教师、学生凭教师证、学生证,门诊免挂号费;门诊检查:肝功能、乙肝六项(定性)免费,乙肝定量、肝脏B超等优惠20%;住院费用减免200元。其他人员肝功能、乙肝六项(定性)优惠20%。
专家观点 青少年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群体,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上入学、就业,以及结婚、生育等,对乙肝患者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因此,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常处于焦虑和抑郁中。
其实,人们担心的乙肝“大三阳”传染性高,主要是血液传播性高;肝功能指标中转氨酶和黄疸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传染性的大小,即肝功能不是决定传染的因素;接触感染者的皮肤,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而对于母婴传播,通过科学预防阻断,能让90%~95%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其性伴侣,也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免疫力。
从医学角度看,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由于年龄特点,青少年乙肝感染者大多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指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表面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滴度较高,而转氨酶水平正常,肝组织学也无明显异常。对于这个阶段的患者,国内外专家认为,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无知或偏见比乙肝病毒更可怕
相关信息 《蜗居》中台词为何会涉嫌歧视乙肝患者?去年11月25日,一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已大学毕业,在校期间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去年参加某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笔试、面试均第一,却仅仅因为携带乙肝病毒,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专家观点 病毒携带者与病人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医学、科学的无知或偏见,导致“乙肝歧视”,后果严重的话,可能比病毒本身更要人命。
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社会上宣传的某些“转阴”、“根治”等,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真正有良知、有责任的医院及医生都会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每年去正规医院检查1次,因为部分携带者可能转化为慢性乙肝;乙肝患者一定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慢性乙肝患者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定期复查,这对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意义重大。
当然,预防重于治疗。具体应做到洁身自爱;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具进行诊疗;接种乙肝疫苗。
其次,自我保健也很重要。禁忌过量食用高脂和高糖类食物;禁忌酗酒;禁忌过度体力和脑力劳动;禁忌大怒和忧郁;禁忌恣情纵欲;禁忌乱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黄配 陈杨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