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6月11日,天下男人四年一度的“狂欢节”即将开始。根据世界杯赛程安排,每天小组赛最早的也是晚上7:30,晚上10:00和凌晨2:30的比赛也很多,球迷们就要过上日夜颠倒,连续熬夜,痛并快乐的生活。可这样熬夜看球要连续一个月,有多少“铁杆球迷”能有这样的“铁杆身体”?对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掌握一些熬夜养生之道,显得尤为重要。
通宵达旦引起视疲劳
由于世界杯比赛多在晚间或深夜,不少球迷半夜看球怕电视声音影响家人休息,多把灯光熄了,而且把音量调得很低,只能近距离看电视,时间一长使得许多球迷出现眼睛充血、干涩、红肿疼痛、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还有不少年轻人喜欢通过电脑视频看球赛,眼睛一眨不眨,再加上电脑屏幕有一定的闪烁,超近距离看得太久,也可能会导致干眼症、视疲劳。
专家支招:眼睛总是一动不动地盯着荧屏,眨眼少则不能充分湿润眼球,眼睛就会觉得干涩。因此,专家提醒球迷,看球时要多眨眼,在球赛中场休息的时候,应到阳台或窗户边尽量远眺,让眼睛得到休息,也可滴人工泪液帮助保持角膜湿润,并注意不要配戴隐形眼镜看球。长时间看球后,要像中小学生做眼保健操那样做眼部按摩。另外,熬夜看球时室内最好开着灯,保证亮度,因为电视与室内环境反差大,眼睛更容易疲劳,眼睛与电视的距离最好是电视机对角线的7倍。患有干眼症、高度近视、青光眼发病倾向的人,不适宜长时间熬夜看球。当熬夜看球后如发觉眼睛有干涩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啤酒烧烤挑战肠胃
冰镇啤酒、热辣烧烤都是三五成群观球者的最爱,但这对肠胃却是一大挑战。深夜,人的肠胃处于休息状态,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油腻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生冷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这时啤酒、肉串猛吃一通,很容易引发胃肠疾病。还有很多熬夜看球的球迷身边会放一些方便面、薯片等垃圾食品,饿了时顺手拿来充饥,但这类食物也不易消化,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专家支招:清淡、易消化的夜宵才易被胃肠接受。晚上宵夜不妨尽量以水果、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比如糖拌西红柿,鲜甜可口,营养丰富,还提神醒脑,又不发胖,爱吃花生米的人可以将油炸花生米换成水煮花生米或毛豆,因为吃油炸花生米很容易上火,但水煮花生米就没有上火的顾虑。看球过程中还要注意补充水分,但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夜晚空腹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枸杞大枣茶、菊花茶、绿茶等去火功效明显,是首选的熬夜饮品。
激情一刻提防心脏病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球迷观看世界杯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某些场次的比赛可能使你的血压升高、心脏加快甚至停止跳动。一些球迷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为了看球休息不好,再加上比赛的激烈对抗与刺激,很可能在突然进球或者突然输球的情况下,导致旧病复发。
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1998年法国世界杯,英格兰队在点球大战中输给了阿根廷队。当天英国心脏病患者人数增加了25%。那些心脏情况良好和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的球迷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不少球迷世界杯期间喜欢吃容易引发血管堵塞的食品。
专家支招:精彩的世界杯,总让人精神亢奋,看球时必须得适度控制情绪,因为过度兴奋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有这类病史的,应该减少看世界杯的时间,并及时配备药品,最好有家人陪伴。如果看球过程中发生胸闷、胸痛、心脏不适等症状时,必须停止观看,好好休息,情况严重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久坐不动危及前列腺
世界杯期间球迷们连续看球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如此长时间的久坐不动会造成全身尤其是会阴部血液回流不畅,前列腺高度充血,从而使前列腺寄居菌体大量繁殖而诱发前列腺炎。一些球迷们一边看球一边饮酒、抽烟,当自己支持的球队获胜之后还会通宵狂欢,使得前列腺充血的几率大大增加,再加上连续“作战”造成免疫力低下,而且球迷们通常要熬到一场球结束才会上一次厕所,这样也成为前列腺炎的高发人群。一个通宵一般要喝四五瓶啤酒,而且通常要熬到一场球结束才会上一次厕所,这样“强忍硬憋”,前列腺当然要晓以颜色。
专家支招:球可以看,但应该做到:看球时保持良好的坐姿,尽量不要坐软沙发看球赛,以免不良的坐姿诱发盆腔充血,有意识地将重心向左右臀部轮换,每隔40分钟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避免久坐,切勿憋尿、忍尿,尽量避免酗酒、抽烟或吃刺激性的食品,中场休息时间做些伸展肢体的动作,减缓前列腺充血的状况。
现场见证别忘洁身自好
南非的艾滋病感染率居全球之首,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艾滋病引发的疾病。几乎呈失控状态蔓延的HIV病毒,令人们不得不对南非“刮目相看”,所以对于一些打算到南非去看世界杯的球迷来说,做到洁身自好,防范艾滋病显得非常重要。
专家支招: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到南非观球的球迷只要做到洁身自好,就能远离艾滋。不使用别人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拔牙工具、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输血,如果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检测的血液;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伤口,必须接触时要带手套或者使用其他可能的隔离用品。(文/记者 赵可 通讯员 高翔)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