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甲流疫情的日益严峻,本市(北京市)已于日前在市民中启动了甲流疫苗接种工作。昨天(19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对付甲流这个陌生的“敌人”,仅靠药物、疫苗等“生物武器”是不够的。他呼吁公众共同参与应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阻断甲流病毒流行筑起一道强有力的“社会屏障”。
今年四月甲流病毒来袭后,按照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本市在第一阶段采取的联防联控措施,有效延缓了疫情的发展,为疫苗的研发、生产赢得了时间。黄教授认为,下一阶段的防控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减少甲流病毒对公众健康和社会正常秩序的危害,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方面。
“疫苗作为‘生物武器’,在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兴风作浪,但仅依靠疫苗是远远不够的。”黄教授说,当前,我国的疫苗生产能力有限,难以保证人人接种;研究同时表明,目前甲流疫苗的理论保护率只有85%,其保护效果仍需不断观察。
“因此,全社会不仅要通过打疫苗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还应该加强健康教育,让市民学会管理健康,构筑起一道防治甲流的‘社会屏障’。”
这道“社会屏障”包括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防控甲流的‘三板斧’即要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人群。”黄教授说,市民只有掌握了这些科学防控知识,心里才会有底,才能减少因恐慌造成的损害社会公共秩序的不理性行为;其次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常开窗,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捂住口鼻,以及在人群密集地区戴口罩等,从而为社会营造一个健康环境。
黄教授还总结出“十五字诀窍”,即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不喝酒和好心态。他建议公众,平时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尽量做到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每天至少步行6000步,或达到相同的运动量;抽烟、喝酒会降低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甲流的风险,因此提倡戒烟限酒;最后还要保持好心态,不要把甲流看得太可怕。“公众的理性行为越多,全社会对甲流的抵抗力就越强。”(刘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