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开药医生获利最多。据悉,医院采购药品有意回避低价药,主动选择高价药,主要是钻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
此类新闻,媒体已经多次报道。但这次还是让人大吃一惊,一种药品从批发价到卖出,利润竟高达1300%。如此高的药品利润,是如何出现的呢?
根据常识,药品从药厂到医院,如果是甲方乙方的契约关系,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利润高达1300%的情况。即使中间多一个医药中介环节,也不可能高到如此地步。显然,这其中的利益链条过于繁多,每个环节都要“吃份子”,这样到了最后一个环节,自然药价高到不可理解,患者就成了这条利益链的最终埋单者。
以芦笋片的销售利益链为例,这个链条上有药企、一级医药公司、分销医药公司、医药销售代表、医院。而医院又包括了院方决策者、药房负责人、处方医生等环节。经过这些利益链条的传导,卖到患者手里的药品价格当然不菲。这个利益链的利益关系非常的严丝合缝,各环节达成了利益同盟的关系,对于利益的分成有着相当的共识,谁多谁少已经形成了惯例。譬如,他们保证同一种药品不会出现在社会药品中,以确保医院独享这种药品的特权;譬如,他们给予医院最大的利润分成以确保各环节的共同利益。因此,天价药品的乱象实则是医药垄断同盟所致。
此外,这条利益链一直在和公共政策进行着博弈。按照《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虽然今年将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但指导意见也指出,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可见,一方面是公立医院按照既定的市场利益链条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却是公共政策试探性执行。如此博弈,反而显得公立医院需要公共政策的帮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1996年至今,采取了24次降价措施,但实际上,原有的利益链一直还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条利益链建立在不合理的药价加价的平台上。按照规定,目前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严格执行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顺加不超过15%加价率的规定,但不得高于政府指导的最高零售价格。
很简单,按照加价15%的规定,医院进药价格越高利润越大。同样的,由于医院不从药企直接进药,如果说从医药中介那里获得虚高的药价,其获得的利润则更高。然后这条利益链上的各个环节再予以分成。这就是芦笋片利润高达1300%的秘密。
天价药品的答案出来了,破解之策并不复杂,就是斩断那条利益链。如公开现行药品的出厂价,给予公众查询药品药价信息的权利;如规范医药市场流程,实行公开透明的加价政策。最关键的是,对于医药分离,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张敬伟)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