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湖北武汉,广东广州、江门,安徽合肥等地的农贸市场上,陆续检测出海南三亚等地产的豇豆农药残留超标。昨天,深圳又检出11批次的“毒豇豆”,毒性是以前检出“毒豇豆”的5倍之多,一时消费者谈之色变。
毋庸置疑,毒豇豆事件中,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菜农损失惨重,豇豆产地海南等地也遭遇信任危机,而且株连了其他地方的豇豆。这样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教训可谓惨重。反刍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不能不追问问题出在哪里?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表示,“虽然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需要特别警惕。”食品安全监管环节“龙多不治水”,钟南山的判断可谓真知灼见。
由于政出多门,职能重叠,多部门貌似大家都要管、大家都能管,政出多门,最终是管不好、管不到位。这种弊端不止一次地显现,前段时间的2008年问题奶粉迟迟未销毁事件中,也让人看到“九龙治水”的影子。乳制品行业的管理办法是分段监管,养牛户、奶站、经营户、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管理。分段管理,可以破除权力集中等问题,但分段管理也有巨大弊病,只要有一个部门不能恪尽职守,斩断一个违法的利益环节,问题奶粉就会逃脱监管。毒豇豆监管的情况类似。
当前尽管“毒豇豆”已经转化为公共事件,但相关部门仍未保持足够的责任意识。日前,海南省植保站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省已建立严格的豆角准出制度,对每一辆运输豆角的车,都要查验检测合格证,确保检测100%,出岛豆角100%合格。但据广东《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实际情况令人失望:港口检测站形同虚设,负责质量检查的工作人员,只是偶尔会出现在港口通道入口处,并简短询问一下司机车内装的是什么货,在当地是否经过检测后便放行。
尤须一提的是,此前武汉曝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闻讯后的三亚市农业部门“特别不理解”,认为这种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因为内部通告是业内“潜规则”。试想,有多少食品安全事件被“够朋友”、“留面子”的“潜规则”隐瞒,却无视公众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减少乃至杜绝问题奶粉事件、毒豇豆事件非从根子上入手解决不可,不革除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出多门”,不在制度设计上严格保证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就难以杜绝悲剧重演。(秦淮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