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晦涩到通俗易懂,备受争议的医院(手术)知情同意书改革又有新进展,手术等有创性治疗前的患者知情、同意,将通过风险告知的多渠道、统一范本和“口语化”,让患者知情、理解后,再选择是否同意。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郑雪倩透露,这一医患沟通模式的改革,将先在北京两家公立医院试点半年。(2月1日《新京报》)
手术前的知情同意书变得更加口语化,能让知识水平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对情况作出判断,及时签字。然而,光将知情同意书变得让患者更容易看懂,就能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减少和消除相关的医患矛盾吗?恐怕不容过分乐观。
知情同意书的语气尊重患者了,未必就能让患者对手术放心。因为一方面,医生有可能水平差或不负责任,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人为事故。另一方面,出了事故之后,医院可能强辩,说是手术中的正常风险。
事实上,医院在手术前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是为了尊重患者的权利,更好地完成手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果医院让签知情同意书,是为推卸自己一方应尽的责任,将所有风险都由患者承担,知情同意书再通俗易懂,也仍然是霸王条款。
对于患者来讲,愿意签知情同意书,并非放弃对医生的要求。他们最关心的,不是知情同意书文字是否好懂,而是医生能否尽职尽责地做手术,以及万一出了医疗事故之后,医院方面能否承担责任。
不在这些方面消除患者疑虑,面对口语化的知情同意书,患者仍然会不敢贸然签字,甚至拒绝签字。当年肖志刚拒绝签字造成怀孕妻子死亡,固然有他性格等方面原因,但至少可以肯定,与知情同意书是否口语化关系不大。
所以,改变知情同意书的文风,固然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却是完备其内容,以及改进相应的制度。比如,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不仅要有医疗风险提示,更要有双方权利义务的说明。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应当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出面,充当中立的仲裁机构,帮助患者维权,让医院和患者各自合理担责。(李清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