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起,国家调整2349种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45%的药价作了适度下调,平均降幅12%左右,给备受“吃药贵”煎熬的老百姓带来了曙光。然而不少药店降价的基本药物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公众谓之“降价死”。
近日,笔者在一家大药房购买一种基本药物指导价为1.8元一盒的头孢氨苄胶囊,营业员却告知“无货”,只有10元以上的头孢氨苄胶囊。笔者又去一家药店购买国家指导价目录规定3元一盒的阿司匹林片剂、2元一盒的银翘解毒片,也被告知“没进货”或“卖完了”。国家降价的低廉基本药物在药店似乎“失踪”了,真正让人体验到了“降价死”的滋味。
药物“降价死”,已是多发病、老毛病了。1997年至2007年,国家对药物曾先后降价16次之多,涉及800多种西药和300多种中成药,平均降幅15%以上,累计降价300亿余元。可是,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惠,仍然喊“吃药贵”。业内人士坦言:药物降价虽已进行多次,但结果多是让价廉实用的药物从药店里消失。可是,要不了多久,一些医药企业为了规避药物降价减少利润,而纷纷采取对同一药物换汤不换药、改头换面,或者重新取个名字、改变包装、添加辅料、重新申请批号等招数,重新定价,再高价复出,使得药物降价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药物“变脸”涨价的速度;还有一些医药企业甚至停产“转向”,生产档次高、价格贵、利润大的药品,把一些成分相同的药物由片剂、针剂变脸为冷冻干粉或输液药物,价格增长十几倍。老百姓当然没有降价实惠的感觉。
防治药物“降价死”,涉及对药物价格体系和生产成本、经营流通与医疗卫生体制的配套改革,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公益性医院的投入,加快实行医药分家,加快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四川绵阳 杨令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