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开胸验肺”暴露职业病防治软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工人日报:“开胸验肺”暴露职业病防治软肋
2009年07月22日 14:38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记者走过北京一家正在进行装修的大型商场,看到运送装修材料的楼道和倾倒废料的垃圾处理场都被无纺布严密地包裹着,工人用小车倒垃圾时扬起的灰尘轻轻地落在这个小范围之内。

  在炎热的7月中旬,如果建筑工地无遮无拦,过往的路人和周围社区居民除了饱受噪声的干扰外,还要伴着装修工地的扬灰过上二三个月。这种不愉快的经历,相信每个人都有过。

  记者注意到,与人行道交界地段的商厦楼梯下面,用木板上钉出一段结实的走廊。

  可以想见,这个工地严格规范的安全措施是因为施工单位很明白,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无论是工人还是行人受伤,其损失都将远远高于现在用于安全防护的成本。

  企业都要算成本利益的,只有管理监督机构态度严谨,开工之前把该想到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的合格与否都检查到了,才使得施工企业以认真的态度对己对人负责。

  事实也证明,没有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施工才是成本最低的,对于社会稳定起到的是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的企业在生产中,对于工人的劳动保障严重漠视,使劳动者受到职业性伤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职业病人数已达2亿,这庞大的人群说明,许多企业为劳动者提供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障还远远无法达到以人为本的基本安全保障层面。

  在北京一家私企橱柜厂工作了五年的内蒙古籍农民工小胡,咳喘病已有一二年了,他知道,自己的病与正在干的橱柜生产与安装有直接关系,是每日切割板材吸进的粉尘闹的,但他从没去医院看过病,他担心看病的花销,甚至害怕知道真相。现在的想法是趁着能干时多挣钱,以后回老家养老。

  其实,像小胡这样明知有病也不去看的职工不少,尤其是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中小个体企业中的农民工更多,还有已经病得不轻却不知如何寻求医疗帮助的农民工也大有人在。

  因而,当28岁的河南农民工张海超为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真相,从河南到北京,一次次走进专业医院寻找证明,甚至做出了不顾可能造成的手术风险,要求医院给自己“开胸验肺”进行活体检验的骇人之举。

  张海超“开胸验肺”之举像一把利刃,戳进了我们安全监查机制的软肋,它说明,与强劲的经济增长相比,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软弱无力。

  虽然多家权威医疗机构已经证明,对张海超尘肺病的诊断只需简单的专业医学常识,但决定他命运的一家国家法定的职业病鉴定机构却在同行的注视之下,做出了令医学界贻笑大方的弱智诊断:“肺结核”。

  专业职业病诊断机构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事件,暴露出目前职业病防治的艰难和职业病监察机构的软弱,是什么导致权威机构不权威呢?

  按照目前的职业病防治法:得了职业病,须所在单位开具证明才能鉴定。这对于受害人来说,是一条致命的打击。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构,以利益为第一目的的企业在市场中必然是性本恶的,为挣钱可以不择手段。现在,我们要企业良心发现,主动为受害者的受害出具证明,无异于与虎谋皮。

  职业病防治法中还有一条:当事人对市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在地方势力与企业之外,如果没有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来做公证,对于受害者来说,就永无出头之日。

  从政绩工程出发的任何地方政府,都会要求辖区内的所有机构为地方的GDP发展负责。如果一个地区不规范的企业多、职业病人群众,地方形象和GDP势必都要受到影响,为了所谓“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在劳资双方博弈时,势必会将屁股坐在资方的席位,这种一边倒的倾向会出现在地方政府辖区内的所有机构。

  这种极度缺乏公平的环境,导致张海超以命相搏:他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不给他出具申请职业病鉴定证明,使得他无法到当地职业病防治所进行鉴定,纵然是国家最权威的医疗机构如北京协和医院也没有权利对他所患的职业病说长道短。这就是法规!

  胸部一打开,医生发现,张海超肺上大量粉尘,肉眼可见,医院出具的证明是:“尘肺合并感染。”

  张海超事件一经披露令舆论哗然。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误诊背后潜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中陷入有违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误区。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是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通过环保、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实现真正的绿色增长,为子孙后代造福。

  只有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则,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危,才是保证劳动者和企业利益双赢的最佳途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收益最大、成本最低、长远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陶映荃)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