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吴以岭建议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中药产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政协委员吴以岭建议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中药产业
2010年03月04日 14:14 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昨天,记者连线了驻石全国政协委员吴以岭。吴以岭委员告诉记者,此次大会上,他关注的焦点仍然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他向大会提交了两份相关提案《提升创新中药研发水平促进产业化发展》、《重视中医药应对突发传染病的作用》。连线中,他也就如何做大做强中医药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药产业的发展

  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堪称“国粹”,但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国际植物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中药产品却仅占到国际市场份额的3—5%,且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日本、韩国凭借科技优势,通过对由我国低价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后高价返销我国,垄断了国际植物药市场约90%的份额。

  吴以岭委员认为,这是由于我国中药产业还存在创新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薄弱、机制不灵活、主体不明、目标不确切、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人才培养不受重视、竞争力缺乏等因素造成的。

  “中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吴以岭委员说。

  但多年的创新实践中,吴以岭委员也深刻地认识到:由于选方难、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科研条件要求高,前期市场投入大,被仿制的风险大。研发创新专利中药的风险极大。

  为此,吴以岭委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发掘中药创新的原动力。

  以现有科技资源、人才优势为基础,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优势资源,争取国家各级各类重大研究项目,敢于涉足面向中药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的基础研究、前沿尖端技术研究,特别是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阐释,中药先导化学药物合成与结构改造等研究。

  二、将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聚集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的合力。

  建立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注重集成创新,尤其注重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有机融合与对接。

  三、搭建中药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增强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的保障力。

  重点开展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中药资源及品质评价技术研究中心、中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化中心、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中药临床试验中心(GCP)等。

  四、科学培育中药领域内的创新型人才,增强中药创新的核心力。

  进行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需要政府提供技术、资金和咨询服务,降低新药研发的风险和成本,保证研发企业在市场上的利益回报;政府和科研院所要改善科研投入、考评和管理体制,以利于创新性成果的形成和积累;制药企业更要多地投入新药研发,真正成为新药研发的主体。现代中药创新研发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力推动中药产业由生产主导型向研发驱动型、由仿制为主到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中医药资源优势向中药科技核心竞争力优势的跃升。

  重视中医药

  应对突发传染病的作用

  在近年来接连发生的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传染病中,中医药发挥出了巨大优势,也显示出中医药介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价值。

  “但是在使用中医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的使用力度仍显不足,各地用药缺乏规范。”吴以岭委员说。

  为此吴以岭委员呼吁,重视中医药应对突发传染病的作用,建立健全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的作用,制定中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集管理、预防、医疗和后勤保障为一体的院内应急系统和应急队伍,全面加强和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建立应急中医药救治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指导小组,在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时,确保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中医药专业技术指导。

  吴以岭委员还建议各级政府在资金、人员设施、设备等多个方面向中医药倾斜。各地中医院校在具备师资力量基础上,适时开设区别西医院校的“公共卫生专业”课程,为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及社区的作用打下良好基础。(记者 戴丽丽)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