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老年人口年增4.36% 社区托老站成必然趋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新疆老年人口年增4.36% 社区托老站成必然趋势
2009年06月25日 17:39 来源:天山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目前新疆老年人口正以每年4.36%的速度递增,预计2010年,新疆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在九年前的2000年,首府乌鲁木齐就已经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8年底,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8.69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4.7%。这些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人都面对着一个难题:晚年生活怎么过?

  “异地养老”、“老年公寓”、“居家养老”等都是各地正在探索的新型养老模式。在乌鲁木齐,政府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积极鼓励多种养老模式。对于乌鲁木齐老人们而言,他们需要怎样的养老模式呢?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更加适合乌鲁木齐的老人?

  一张床,十个老人抢着要

  “现在公寓还有床位吗?”“对不起,暂时没有床位,我已经为你做了登记,等有床位我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6月21日,在乌鲁木齐市居住的68岁的李惠玲老人又一次拨通了新疆民政老年公寓的电话,自从2008年儿子被调往外地工作后,老人几乎每个月都会打电话到老年公寓询问是否有床位,但是得到的答复一直是没有。而像李惠玲这样询问床位的电话,新疆民政老年公寓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很多个,但是他们总是抱歉地告诉老人们,没有床位。

  自从乌鲁木齐进入老龄社会以来,政府一直都在大力发展各类养老机构,目前乌鲁木齐市合格的老年公寓有24家,共有2673张床位,每一百名老人平均才有0.9张床,连一张都不到,由于床位的稀缺,乌鲁木齐四家公办老年公寓年年有数百名老人预约排队,一个空床,十多个老人抢着要。

  新疆民政公寓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公寓每年的入住率都是100%,该公寓有138张床位,每年只有20多人在流动。几乎每天都有打电话咨询床位的,每年光预约登记的老年人就有230名左右,现在累计登记排队的估计有上千人了。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独居老人的生活写照。

  除了公办的老年公寓床位紧缺,19家民办老年公寓的入住率也是逐年升高。位于七道湾路的乌鲁木齐市爱德老年公寓负责人李国英告诉记者,该公寓共有80张床位,2000年开业时入住率不到10%,但自从2007年开始,入住率就超过了85%,今年已经超过95%。而位于喀什北路北7巷的乌鲁木齐市锦绣苑老年公寓,2001年开业时入住率在75%左右,而这两年,入住率已达85%-95%。205张床只有不足十张床在流动。

  为了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破解老年人养老难问题,今年6月初,自治区民政厅联合财政厅等13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而按照目前的建设计划,到2012年,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426张,总床位数将由目前的2600多张发展到4026张,平均每年新增475张,即便是这样,伴随着老人数量的增多,每百名老人平均也只能拥有1.2张床。

  90%的老人居家养老

  一方面,因为床位少导致不少有需求的老人无法进入老年公寓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一些老人因为眷恋长期居住的环境和邻居,又担心被议论子女不孝,不愿意到机构去养老。

  6月24日,刘晓芳从104团小学将孙子接回自己的家中,这一天,老人盼了一个学期。孙子的寒暑假,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放假后,她就不会再形单影只了。

  65岁的刘晓芳,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一直过独居生活,虽然孩子多次让她过去同住,但是老人不愿意去打搅儿子的生活。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刘晓芳的生活写照。每天除了吃饭,看会电视,就是去附近的广场遛弯。一个人过久了,老人的生活越来越孤单,半夜常常失眠。刘晓芳说,失眠的夜晚,心里头说不出来的难受,她经常三更半夜爬起来将所有的灯都打开,让一丝光热抵抗失眠带来孤独。

  老人说,孩子的工作忙,每个月才回来看她一次,每次孩子回来看她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家里热闹极了,但随着儿子每一次的离开,老人越发孤独。

  由于刘晓芳的心脏不好,每次生病的时候都会给儿子打电话,工作繁忙的儿子多次表示想将她送到老年公寓去,那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但是老人一直不同意。因为她觉得老年公寓再好,也没有自己家舒服,所以要求儿子在放寒暑假的时候将孙子送过来由她带,这样她就不会感到孤单,但这样的充实,每年只有三个月。

  相关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老年人愿意居家自我照料,90%以上的老人最终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社区托老站是趋势

  2009年4月,中国新型养老模式论坛在郑州举办,在论坛中,许多人都对居家养老的模式给予了厚望,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表示,养老回归家庭是趋势,也是国际的普遍状况。其实,居家养老的方式在乌鲁木齐也已经展开了试点,2008年6月建立的乌鲁木齐首家社区托老服务站,前进东路托老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6个社区托老站,而在2009年,政府还将投入50万元创办10个社区托老站。

  6月23日早晨8时许,乌鲁木齐市前进东路74岁的李鸿飞老人起床去早市逛了一圈,回家后,老人打开了收音机开始听广播,墙上钟表的指针指向了十点,老人锁了门,径自来到前进东路社区托老站。托老站里,负责健康的社区工作人员给老人量了血压和体温,得知老人中午想在社区吃饭后,工作人员给社区的配餐中心打了电话,预定了午饭。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工作人员过来给老人做了半个小时的保健按摩。11时许,做完保健按摩的李鸿飞来到阅览室看起了报纸,此时的阅览室里,已经坐了五六位老人。看完报纸后,老人们便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开始打牌、下棋。在托老站的休息室里,六张床整整齐齐,42寸的液晶电视中正播放着老电影《刘三姐》,四位老人坐在沙发上欣赏着电影。

  与此同时,同在该社区居住的柳俊玲老人这天一天没出门,因为患有糖尿病、关节炎及多种并发症,老人行动不是很方便。街道助老员一边帮她梳理着头发,一边询问她中午吃什么,社区的家政人员正在给老人擦窗户,因为老人享有低保,每个月都享有政府提供的100元服务券,这些服务都不用老人自己掏腰包。

  下午19时许,李洪飞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这一天,老人总共花费不到十元钱,老人说:“就算一个月每天都在社区过,每月也只需300元。”

  李鸿飞和柳俊玲是前进东路社区托老服务站长期服务的两个老人。因为条件有限,目前长期服务的只有四个人,不过,一提起两三年前,无论是李鸿飞,还是柳俊玲都很激动。“放在几年前,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这种好日子,过去都不敢想。”

  社区养老还需壮大

  虽然两位老人对社区托老站的工作赞不绝口,但是作为前进东路社区托老站负责人的祁瑞萱书记还是很不满意。由于托老站的规模太小,只有六张床位,前进东路社区托老站并不能让社区的所有老人都享受到居家养老的好处。祁书记告诉记者,目前整个社区65岁以上的老人有600多人,空巢老人有50多人,自从建立了托老站后,很多老人都想申请到社区托老站养老,享受托老站的服务,但是按照托老站目前的规模,只能接受6名老人,并且这些老人要有生活自理能力,因为托老站里并没有能护理失去自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当初建立前进东路社区托老站时政府一次性补贴了10万元,此后托老站的所有费用都是由社区来支付的,如今,每月收取的服务费用只够支付日常的水电费。“要想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政府还得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与大力支持”,同时祁瑞萱还希望民营资本也能注入到社区托老服务站里来。

  祁书记的想法并非空谈,就在6月19日,经过近7个月的试营业,乌鲁木齐市首家民营托老所——水磨沟区居家托老站正式开业,这也标志着有商家已经看中了社区托老站的商机。

  在中国新型养老模式论坛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从政府决策层面阐述了国家养老服务政策的走向,表示政府今后会更多地承担养老服务的责任,同时需要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王振耀说,“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养老服务业属密集型就业服务行业,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将是今后投资的热点,国家也会出台政策来鼓励民间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

  在上海,一种名叫9073的养老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多城市的认同,即90%的老年人实现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7”与“3”中,大多数或是高龄、独居,或是经济收入低的老人。相关部门指出,上海目前面临的问题,将是20年后全国各地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而上海模式中的核心理念,值得各地借鉴。

  “按照9073的比例,乌鲁木齐共有466个社区居委会,如果这466个社区都建立自己的社区托老站,每个托老站只需要服务43个老人就足以实现9073的模式。”祁瑞萱对社区养老的未来充满着希望。

  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曾表示,中国要建立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而且,中国的养老模式也不可能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政府应积极鼓励多种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乌鲁木齐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处负责人表示,目前,乌鲁木齐的大多数老人还是喜欢居家养老,社区托老站和老年公寓必须要积极发展,像前进东路托老站的上门服务,就是居家养老的必要补充,老人们在自己的社区或是在家里就能享受服务,更具人性化。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虽是一种补充,也不可或缺,机构的专业护理,专门的服务人员所运用的专业手法和技能,是前两者不能比的。

  针对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该负责人认为现有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适应市场能力较差,高投入、低产出问题普遍存在;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民办养老机构多数是因陋就简办起来的,由于实力不足,在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等许多方面还达不到《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等法规的要求,还需要国家从政策和资源投入上予以支持,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管理和检查监督,使他们尽快发展起来。

  养老机构要寻找出路,如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现有的公办福利机构要积极探索走民营化的路子,即“公办民营”;而以后新的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要更多地让民间力量进入,但政府有责任增加投入,给足相应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要更多的实行“民办公助”。

  老人的需求是多样化且不断升级的,养老模式也不可能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政府应积极鼓励多种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但不管怎么变化,有一点必须遵守: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为标准,以让老人舒适为标准。(新疆都市报 张福军)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