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天价药1300%利润背后:开药医生获利最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揭露天价药1300%利润背后:开药医生获利最多
2010年05月17日 15:1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出厂价只有15.5元,医院卖给患者的价格却高达213元。昨天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了药价飙升十几倍的内幕。

  出厂价15.5元 卖给患者213元

  家住长沙的韩女士因患卵巢癌在湖南省湘雅二医院做化疗,化疗后,医生建议她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芦笋片,从湘雅二医院开出来每瓶213块钱。按照医嘱,一个月要服用3瓶,而且要长期不间断地服用。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韩女士的女儿四处打听,看能不能从别的渠道买到价钱便宜的芦笋片。结果让她大吃一惊,一位做药品生意的朋友告诉她,从他那里30块钱就可以买到芦笋片。

  湘雅二医院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医院的肿瘤科记者看到,仅仅一个上午一名医生就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开了15瓶芦笋片。湘雅二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周虹告诉记者,医院包括芦笋片在内的所有药品都是统一采购的。

  周虹告诉记者,湘雅二医院所有药品价格都是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的。同时,所有的药品都是按照我国目前实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采购。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从 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办法,规定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周虹说,招标价是185.22元,医院加成15个点,药价为213元。

  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是指药品卖给医疗机构的最高限价,一般是由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按目前我国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即医院购进的每一种药都可以在进价上加价15%卖给患者。

  医院采购药品负责人的说法是否属实呢?记者随后查询了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发现芦笋片的指导价并不是185.22元,而是 136元。

  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5%。患者每买一瓶芦笋片,就得多掏57.4元。

  利润高达1300% 是谁在推高药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湘雅二医院包括芦笋片在内的近百种药品都是从湖南省医药公司采购的。为了了解芦笋片的各个加价环节,记者和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来到湖南省医药公司作进一步调查。

  芦笋片的销售经理介绍,他们公司负责从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购进芦笋片,不过他们并不直接卖往医院,而是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销售到医院。

  记者和药监执法人员在这家医药公司的财务部门,找到了芦笋片的销售清单,上面清楚显示批发价格每瓶在30块钱到40块钱之间。也就是说,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暴涨到了136元。

  芦笋片的出厂价到底是多少钱呢?记者和药监执法人员找到了芦笋片的入库价格清单,发现从生产厂家购进一瓶芦笋片,价格仅仅15.5元。

  原来,这种医院每瓶卖213元、投标报价指导价136元、批发价 30至40元的芦笋片,出厂价只有15.5元,也就是说,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

  湖南省医药公司以30至40元的价格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以136元的价格卖给医院,利润为100元左右。那么这100元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呢?

  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办事处经理透露,湘雅二医院每个月销售芦笋片七八件左右,每件160瓶,总数在1100瓶以上。以医药代表卖1瓶芦笋片有100元利润计算,总的药品利润超过10万元。这些钱的分配涉及整个利益链条,包括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和医生,其中获利最多的是开药的医生。医生每开一瓶芦笋片可以拿到80元左右的药品回扣。

  据了解,目前我国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销售的,用哪种药,由医院说了算。

  业内人士透露,芦笋片在业内被称为临床品种,也就是仅供医院销售的品种。这种药利润空间大,医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不允许临床品种的药品进入和医院有竞争关系的药店,这样就能保证医院卖的价格再高,患者也只能在医院药房购买。对于医药公司来说,他们要想卖出更多的药品,就必须保证医院获得更大的利益。

  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越高,芦笋片的利润空间就越大,医院也就越喜欢使用,这样药厂、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卖的药也就越多。因此,这样一个出厂价只有15.5元的芦笋片,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到了136元,层层加价,最后卖到了213元,利润高达1300%。

  投标报价指导价 被人钻了空子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原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目前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改革医院的医药体制问题。他认为一个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在医院能卖到213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过高。

  于明德说,“这都是个不成文的行规行约,所有的品种都是这样的”,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越高,医院越愿意购买。如治疗病毒性疾病常用的头孢他定,国家定价7块多钱,市场上最贵的卖到90块,国产品最低卖到三四块钱,三甲医院采购的绝大部分是90多块钱的。

  于会长介绍,这些头孢类的药品在成分和治疗作用上差别都不大,但价格相差悬殊,而医院在采购药品的时候,有意回避低价药,而主动选择高价药。这主要是一些医院钻了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同时,药品的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越高,加价也就越高。一旦能定下高的价格,医药经营企业、医药代表、医院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于明德说:“药厂,或者代理这个药厂的批发公司与招标的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这三方,说的好听是合作的结果,不好听的就是勾结的结果。”

  于明德说,“降下来和没降下来,最终的判断标准不是看某个产品的价格从高到低,还是从低到高,而是看老百姓治病的过程中药品支出是涨了还是降了。比如说感冒药40块钱,现在是400块钱,这个是百姓的共识。你说降下来也没用,老百姓说,比过去贵多了,这个就是结论。”

  牛奶的利润一般只有20%左右,名牌服装等奢侈品的利润在100%到500%之间,而芦笋片的中间利润竟然高达1300%。

  最近这几年政府部门为了遏制药价虚高,解决老百姓吃不起药的难题,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先后24次降低药价,最近又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试行药品零差价,也就是要求医院按照进药价卖给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药价。制定投标报价指导价也是遏制药价虚高的重要举措,结果却被某些人钻了空子,利用政策,在投标报价指导价的制定、药品的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遵循潜规则,相互勾结,形成了隐秘的利益链条,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