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家庭日,由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研究员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比较视野下的家庭价值观变迁研究”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昨天公布了初步结果。调查显示,上海九成被访者满意家庭生活。其中,初婚者、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的人家庭生活幸福度相对更高。
初婚者最满意家庭生活
这次共调查了本市9个区的1228人。对“总体来说,我们家很美满、幸福”的说法,被访者表示“比较符合”的有60.5%,“完全符合”的有34.0%,共计94.5%。95.3%的人自述婚姻或伴侣关系近两年内没出现过问题,自述有离婚可能的被访者仅占1%,表示“难说”的也只有5.5%。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生活满意度与婚姻状况相关,初婚者家庭生活幸福的可能最高,87.8%的初婚者对家庭生活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其次是未婚者,比例为86.2%,其他婚姻状况者的家庭生活幸福排序为:再婚者为72.7%,同居者72.2%,离婚、丧偶者为62.8%。
多数人通过介绍认识伴侣
被调查家庭中,有1.5%的家庭有子女上网成瘾,0.2%的家庭有“啃老”现象,2%的家庭存在酗酒、赌博、伴侣婚外恋、子女婚前性行为等问题的困扰。职业流动频繁和竞争加剧,使不少家庭的经济和工作压力递增,近半数家庭中有成员面临经常出差、应酬、加班、换岗、定额过高、同事竞争等工作压力。
传统的结婚生子、白头偕老的婚姻观仍占主导地位。65.6%的人赞同“不管怎么说,人总是要结婚的”观点。84.4%的人反对“结婚后不要孩子”的观点,对“丁克”家庭持肯定态度的仅1.6%。
关于结识恋爱对象的方式,70.2%的被访者认为网恋“浪漫但不可靠”,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伴侣是通过介绍认识的,自己认识的为39.6%,其中通过网上认识的即便在30岁以下也不到1%。
男系为主的观念依然存在
依靠家人帮助是我国家庭遇到困难时最主要的支持途径。调查显示,无论是“急用钱”、“夜里有急事”还是“照看孩子”、“病残老人照料”,求助对象最多的是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另外,父母给予成年子女的帮助略多于成年子女对父母的帮助。
以男系为主的传统观念和居住模式依然存在。42.8%的被访者表示,2006年的年夜饭是与男方亲属一起吃的;与女方亲属一起吃的为20.7%。另外,36.6%的被访者认为父母应为儿子准备结婚用房,比认同要为女儿准备婚房的高6.5个百分点。目前所居住的房屋“完全或主要由男方建造、购买、租赁”的比例,也高出女方近30个百分点。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