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寨机”基地:小学毕业就能做手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探访“山寨机”基地:小学毕业就能做手机
2009年01月10日 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深圳山寨机市场人头攒动 本报记者 陈刚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9年初的华强北人头攒动。

  华强北位于深圳福田区,拥有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电子通讯市场35家,日均人流量达40到50万人次,年销售总额超过30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手机集散地,也是“山寨手机”的主要集散地。

  与此同时,“山寨”现象也正不断蔓延:从MP3到MP4、电视机、笔记本甚至汽车,都开始出现“山寨”的身影。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成为最终阻碍中国民族产业创新力迸发的潜在隐患。对有关部门和企业家而言,如何采取合适的路径变“山寨军”为“正规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此,本报记者日前赶赴深圳“山寨”基地,试图寻找答案。

  小学毕业就能做手机

  有人说,深圳是“山寨机”的天堂。这里,流传着诸多以“山寨”发家的“创富”神话;这里,不仅生产商、销售商云集,产品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

  “山寨机”之所以能够在深圳繁荣昌盛,行业门槛的降低与产业链的极度细分是重要基础。2005年,手机生产领域经历一次重大“革命”,台湾联发科技公司推出单芯片(MTK)解决方案,把需要几十人、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手机主板、软件集成到一起。

  “过去生产手机投入过亿元,‘山寨厂’根本做不了。联发科的这种芯片让手机生产没有了门槛。现在的情况是,小学毕业就能做手机了。” 在深圳拥有一家“山寨工厂”的孙云说。

  MTK不仅破除了手机生产的技术壁垒,还将手机的研发时间,从原来的6-8个月,缩短到了50-60天,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每部手机单机成本只需200-600元。

  “在这里,整个手机产业的分工十分细致。从研发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专人分工。不夸张地说,连个螺丝、电阻也会有专厂制造。” 孙云说,在深圳,数千家手机相关厂商在主板、外观、包装和销售各个环节各有所长。手机厂商只需要把芯片和相关配件采购回来,就可以组装出一款手机。

  这种门槛的破除让“山寨产业”在深圳如花怒放。“开一个加工厂,几十万元就可以!小作坊在家里生产也行,买一些配件回去凑,手工就做出了,一天可以做几百台。”孙云告诉记者说。

  “手机有几十个部件,包括液晶屏、耳机、电池、充电器、手写笔甚至摄像头镜片、防尘网等等,都有专业厂家在做。” 孙云说,在这种专业分工的格局下,真正生产手机的“制造商”可能只有几个业务人员,一间办公室,原料来自采购,加工也是交给专业的“代工厂”。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主要负责主板设计、功能设计、外观设计、组装等工作。

  违法的只有极少几个环节

  “深圳周边虽然是‘山寨手机’的主要产地,但在生产的环节,很难找到一家违法企业。”姚雪雄这样说。这句话涉及了“山寨手机”行业繁荣的因由与“久剿未平”的根本。

  “大多数企业都是合法生产企业。可能这个企业为‘山寨机’甚至其中的‘高仿机’生产配件,但这个企业的行为是合法行为。”深圳市福田区工商部门的稽查人员说。

  产业链的细分令有关方面的打击有点无从下手。由于手机生产涉及数道工序、数十个部件,在深圳,跟“山寨机”相关的中小企业有数万家,而相关从业人员,据业内称至少有几十万人。这条链条囊括了组成一部手机的所有环节,从方案设计、软件开发、模具制作、主板配件的供应、装配加工、印刷包装、到营销推广、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

  “很长一根链条,一直是白的,到了生产的末端突然变得发灰甚至有些发黑。产业链上,构成违法的只有极少几个环节。” 上述稽查人员说。

  在华强北的一些数码城,一度曾经出现过“店铺一开门,工商就上门”的局面。但即便是这样的力度,对“山寨机”中的“高仿机”也无法构成有效威胁。在华强北,只要花500-1000元,就可以购买到各种不同的“苹果”、“诺基亚N95”、“摩托A1200”、“三星伯爵”等手机。

  “‘高仿机’的生产也是细分的。” 华强北的手机经销商陈平告诉记者说。在深圳,有一些开发模具的企业专门生产畅销机型的零部件“公模”。“高仿机”生产商只要委托不同工厂加工,加以简单拼装,刻上“LOGO”,就可以生产出各种翻版的“名牌手机”。

  “高仿机” 刻“LOGO”,也是一道分工,业内称为“刻字”。在华强北一家数码城,记者找到了一家专业“刻字”的工作间,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的价钱是4毛一部,如果有数百台,可以优惠到3毛一部。

  “只能在拼装、刻‘LOGO’等个别环节能够进行打击。由于生产过程中的违法环节短,在销售环节往往又只能查到几部样机,所以打击起来很难。”深圳市工商局福田分局经济检查科的姚雪雄说。

  惩处力度与巨大收益不相匹配

  除了产业链细分带来的打击难外,“山寨机”久剿未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数“山寨机”游走于灰色地带,生产销售者可能受到的惩处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不相匹配。

  “一款‘山寨机’销售到几万台,就非常成功了,意味着起码能赚上几百万元。”陈平说。

  孙云告诉记者,做“山寨机”,首先要到手机研发公司购买设计方案,然后到模具厂去开塑料模具,第三步是将所有模具送至OEM代工厂委托加工,生产出各个主机的零售件,最后再加上屏幕、充电器、摄像头、键盘、光盘等进行组装。

  他告诉记者,根据零部件材质的不同,一台“山寨机”的成本也就在一百多元至三、四百元之间,生产商赚百分之几十至百分之百的利润,代理商赚几十元,零售商再赚取一、两百元,这台“山寨机”到了市场上的价格也就只有400-1000元,竞争力还是相当强的。

  与丰厚的利润与高度转动的资金流相比,大部分“山寨机”的生产销售商按当前法规所可能面临的惩处相当微不足道。

  “以‘山寨机’中最多的‘三码机’为例。‘三码机’是什么?就是没有经过入网检测,没有全国、全省的‘三包’服务。这类手机大部分不标或胡乱标个牌子、生产地址,算得上‘三无产品’。但按有关规定来处理,罚款也就在500-1万元之间。”姚雪雄说。

  有意思的是,在深圳,生产“三码机”的企业往往就是生产同型号“五码机”(往往是贴牌生产,是合法行为)的企业。在推陈出新的激烈竞争中,一些企业为争取时间,没有经过入网检测就把没有标识的机器投入到市场中,尔后才推“五码机”。

  “只要交纳费用,委托贴牌的企业默许厂商‘三码’、‘五码’并推。”陈平说。他告诉记者,在深圳,有个别企业的“创牌”甚至仅仅就是为了“卖牌”。而这一局面则令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更为艰难。

  “现在的情况是,‘灰兔’要比‘白兔’多,‘山寨机’越打击越多。”孙云认为。

【编辑:段红彪
    更多IT新闻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