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近日再曝光了国产手机吸费陷阱的问题——部分国产手机内置了暗藏吸费陷阱的应用,不知情的用户点击后会自动被扣除资费;另外部分顽固的收费陷阱不需要用户点击,也会自动扣资费,更为严重的是,用户压根无法删除那些收费菜单。此类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自然会引起广大手机用户的极大愤慨,也势必会带来政府监管部门的进一步强力治理。
然而,在一片“同仇敌忾”的声讨中,笔者建议各方对此保持足够的冷静,用更理性的思维和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尤其是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应该用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的治本之策来取代强化监管的治标之策。
首先,从管制的气势上说,不管是政府部门、企业、媒体还是个人都形成了对吸费手机的“同仇敌忾”。
一是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已出台相应治理措施:其中运营商纷纷发文要求SP撤出山寨机;4月下旬,工信部电管局发布了《移动电话机定制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定制话机不得内置固化的SP代码、SP服务链接以及SP客户端软件”,这无疑对手机内置的SP业务提出了更严格要求,而且不排除出台更多的针对非定制机型的监管政策。所以单就管制的力度来看,已经够大了,众多的终端商家和增值服务提供商或已成“惊弓之鸟”。
二是现在的媒体很发达,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而且媒体的独立性以及报道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强,这足以对上述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造成极大的威慑力并使其收敛,央视《焦点访谈》的曝光无疑就会产生这样的作用。
三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信誉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消费者会自然摒弃那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终端商家,时间和市场规则会自动淘汰那些急功近利和不注重信誉的增值服务提供商。
其次,从监管处理方法上说,现在运营商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将矛头指向了手机终端内置SP业务这一合作模式,并出台规定禁止这一模式的继续存在,但笔者以为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显得过于简单。
一方面,手机终端内置SP业务是终端商家和增值服务提供商探索出的一种合作方式,它从根本上是符合消费者需要和有市场前景的,现在只是被一些急功近利和不讲市场道德的合作者引向了与消费者利益相悖的方向,所以当下亟需的是对其发展方向“拨乱反正”和严惩违法违规的终端商家和增值服务提供商,而不是不分好坏地将所有的合作者和该合作模式一棍子打死。
另一方面,该模式并不是国产终端商家的“独创”,国际终端巨头诺基亚在近日宣布推出“生活通”业务,其运作模式恰恰就是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合作在终端中内置该业务从而实现推广。但我们看不到有关部门对诺基亚采取任何管制措施,那么板子为什么仅仅打在弱小的国产终端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身上呢?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