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联网流量移动逼近固定 个性化服务成主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全球互联网流量移动逼近固定 个性化服务成主流
2010年03月31日 14:10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能够摆脱网线的羁绊,网民们自然趋之若鹜。借助于无线互联网的随身行,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习惯于使用便携电脑或是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但同时,无线网民的快速增长也给有限的频谱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单纯依靠增加用户的发展方式无疑会将无线互联网带入传统的有线互联网的尴尬境地,“产能不断增加,收入不断减少”,分层次打造个性化服务将是移动互联网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移动互联网呈赶超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其用户正在不停穿梭于世界各个角落,不断刷新流量。据加拿大网络设备供应商Sandvine的一份报告显示,经调查发现,随着笔记本电脑使用率的上升,无线互联网的流量与传统有线互联网的流量日益接近。

  由于用户对无线终端的使用量增加,互联网流量正在不断向移动互联网迁移。Sandvine总裁兼首席执行Dave Caputo表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所使用的程序与固定互联网用户相似,包括实时通讯软件IM和Skype。随着更多更强大的移动设备(例如iPad)以及笔记本电脑加密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把重心从传统的语音服务转移到以数据为中心、带宽密集型的应用程序上来。

  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年底就发布报告称,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桌面互联网,预测未来5年手机上网用户会超过电脑上网用户。不仅仅国外如此,在移动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的中国,3G的兴起对流量的大规模迁移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我国3G用户规模达到1606万户,其中中国移动TD-SCDMA用户最多,达到686万户,中国电信514万户,联通406万户。这些用户无疑将是无线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

  此外还有大量使用2G手机的消费者也在通过手中的无线终端连入互联网的世界。截止2009年底,手机网民数量达到2.33亿。可以说,随着3G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行业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据国外媒体报道,移动广告网络AdMob发表报告称,在iPhone和Android手机强劲增长,以及用户经常运行应用的拉动下,今年2月份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93%。

  有限网络的无限压力

  用户高速增长,乃至将出现井喷之势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必须面对用户超规模所带来的危险。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访问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就如同传统互联网用户有赖于传统的有线宽带。尽管3G乃至4G的出现、应用和普及不断扩张着移动网络的带宽,但这种宽带终究是有限的。

  带宽问题一直困扰着互联网的运营商们。为了扩展带宽,著名的互联网公司goole也花重金用于提升网络容量。据了解,成员包括谷歌、Bharti Airtel、Global Transit、KDDI、Pacnet和新加坡电信的Unity财团计划开通连接美国和日本的太平洋海底光缆,将连接太平洋两岸的网络带宽提高约20%。新海底光缆将增加7.68Tbps的网络带宽。这一耗资3亿美元的项目墓前已完成测试,并在未来数个月大幅提高亚洲互联网用户的速度。

  在国内,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也启动了100M光纤到户的网络提速运动。在近日业内的一个会议上,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孙康敏透露,中国电信在一些大城市正在启动带宽为100M的光纤到户工程,即每家每户光纤可能会达到100M接入带宽,在家里就可以创造一个移动的互联网世界。据了解,中国电信在全国所有的县以上的城市全部具备了4M以上的接入能力,每一个乡镇具备了2M接入能力,同时拥有近10万个WLAN点。目前中国电信已在所有城市启动了8M接入带宽。

  中国电信的大规模的带宽“扩展运动”无疑是用户流量大增的一种表现,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流量也在大增。但是移动宽带服务却不能够像传统宽带服务这样,通过光纤到户,带宽扩容等简单方式加以实现。

  由于依赖于极为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移动互联网不可能无节制的不断增加下去,尤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这一方式成为不可能。此前运营商争夺小灵通的频段也正是出于对无线频段资源的战略考虑。移动互联网为运营商带来了有限收入的同时,更带来了无线网络的压力。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