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时代已经来临 三大运营商开始火拼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Phone”时代已经来临 三大运营商开始火拼 (2)
2010年03月22日 11:19 来源:IT时代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第二章 不见血的江湖乱战

  现在,运营商、终端厂商以及系统提供商都集体为XPhone疯狂。但是,是谁打开了这个令世界为之疯狂的潘多拉盒子呢?答案:这是运营商和终端厂商联袂上演的一出好戏。

  “发展3G终端,关键是开发新业务,开发基于3G网络的各类数据业务,同时要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说,“目前,移动终端已经从单一的语音通信向提供数据与多媒体业务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发展方向,不断创造出新的模式。”而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陈金桥的论断更为直接:“XPhone是支持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佳移动终端之一。”

  显然,这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为何对Phone念念不忘的原因。因为,运营商要在3G时代掌控移动互联网,不但需要提供消费者喜爱的应用,也更需终端厂商提供优良的个人移动终端。

  于是,在运营商和诸多厂商的共同发力下,“XPhone”时代到来了,全球范围新一轮移动通信的竞争也随之拉开大幕。

  运营商火拼

  战局比所有分析师预测的更为精彩。中国最大的3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竟会为了一款Phone而争战。

  中移动是近几年来全球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拥有5亿多用户,一天能为股东带来2亿元的巨额利润。2009年8月31日,它联合移动终端制造商推出OPhone手机。目标很明确,对手是中国联通——因为它欲挟苹果iPhone而重改中国通信市场新局。

  就在移动和联通先后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后,一直被外界猜测难以拿出与OPhone、iPhone相匹敌产品的中国电信也做出令外界震撼的回应——与加拿大RIM和美国Palm合作,引入Blackberry(黑莓)和PalmTreo。

  三家运营商之间的Phone之争也由此揭开面纱。

  2009年10月30日,是北京入秋后最冷的一天,但冷冽秋雨并未打消中国联通和300名排队购买iPhone的苹果粉丝的兴头。因为,中国联通计划在这天下午发售世界上最成功的智能手机——iPhone。此时,中国移动的OPhone以及电信的“天翼”已经在市场上搅得风生水起。联通不得不打出苹果iPhone这张也许是唯一的王牌。

  事实上,联通与苹果的联姻,得感谢移动的强硬。假如苹果在与移动谈判时稍微放下身段,态度不那么强硬的话,也许就没有今天移动的OPhone问世。

  一直以来,移动有着一份浓厚的iPhone情节。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移动与苹果就引入iPhone一事展开接触。在接近两年的谈判时间中,移动总裁王建宙与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通过视频电话进行过多次接触。而移动的谈判团队与苹果COO蒂姆·库克也有过多次面对面的谈判,库克是乔布斯的继任者,已实际掌管苹果多年。

  但可惜的是,世界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信奉的原则是上下通吃,每一次布局都希望将更多的利润放入自己囊中。而很不幸的是,苹果也是这样的一个主儿。自推出iPhone后,苹果公司就变得更为傲慢和贪婪。“所有喜欢iPhone的用户都是我(苹果)的用户,不是你(运营商)的用户。因为尽管用户使用运营商的网络,但是所有内容都是在我的在线程序商店下载,而且钱都付给了苹果。”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狂妄地挑衅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全球运营商。

  强势的移动碰上了不懂得让步的苹果,结果是移动与苹果谈崩了,但也由此造就了联通与苹果的姻缘。但联通没有想到的是,苹果公司与移动的分手却直接造就出自己的竞争对手——OPhone手机。

  与苹果分手后,移动开始另起炉灶,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平台,推出OPhone手机。“研发OPhone是中国移动历史上对单一产品投入最大的一次产品行动。”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向本刊记者透露,早在2007年,移动就已开始研发新的手机操作平台。据了解,在OPhone的研发上,移动打破了传统的先研究技术再研究产品,或者先研究产品后研究技术的模式,以用户为核心进行研发。其中,开发的代码量就达到300万行,系统测试达到200多万行,用户试验和测试则经历了大量、长时间的工作。

  也许是受到苹果的刺激,移动推出的开发平台向所有人开放。而且和所有终端厂商以及芯片厂商进行合作。现在,高通、展讯等芯片厂商均已推出OPhone的芯片解决方案,联想移动、LG、多普达、戴尔、桑菲(飞利浦)等厂商也已陆续推出各自的OPhone手机。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