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信号彰显中移动布局
此消息一出,质疑满天飞,同时二级市场也有反应。中国移动(000941.H K )宣布入股浦发银行当日,收盘下跌2.411%,报72.85港元,投资机构当时预测接下来股价还有下跌压力,跌至70港元左右才可能回稳。不过至昨日记者发稿为止,中国移动连续两日出现微弱上涨。
有分析认为,这一情况与近日王建宙就入股浦发始末的说明有关。“手机支付潜力巨大,手机可以更便捷地完成小额快速支付。”近日王建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信用卡在中国并不普及,即使信用卡普及之后,不适用信用卡的小额支付也会非常普遍。“中国移动有5亿用户,如果有20%的用户采用手机支付,这将意味着拥有1亿的用户量。”
这点与东方证券一份研究报告的市场预计相仿。“我们对手机支付渗透率的发展做了定量预测。”报告称,按照中国移动的新产品推广规律,假设手机支付业务在移动用户中的最大渗透率为70%,根据模型计算,其预计2010年手机支付业务用户数将超过1000万,这与中移动的战略目标相吻合。2011年下半年,渗透率便可达到王建宙所说的20%。
即便只是小额支付,这已然是个了不起的市场。然而好戏还在后头。“中国移动之所以会选择与浦发银行合作,还有个原因是没有金融牌照,只能通过和银行合作才能开展相关的业务。”王建宙如是说。
金融牌照即金融许可证,是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就是银监会依法颁发的特许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法律文件。“目前还无法判断入股浦发后,中国移动需要多长时间,经过多少手续才能开展属于自己的金融服务,但即便如此,王建宙既然将金融牌照作为入股浦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至少中国移动有向这方面发展的想法,已经给予了市场广泛的想象空间。”华捷咨询电信行业分析师郑重湘表示,基于自身广泛的客户群体开展小额支付业务,能让客户先逐渐养成手机支付的习惯。未来的信用支付,才是重点。
如果说中国移动借道浦发进入金融行业是“不务正业”,那是因为许多人依然将中国移动定义为传统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其实从很久之前,中国移动已然确定了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商角色的路线。除了王建宙的表态外,另一大信号来自于中国移动集团内部———据了解,手机支付已然列入了中国移动2010年集团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
成为KPI,充分显示中国移动推广手机支付业务具有充分的意愿与决心。历年来,中移动集团重点发展的KPI业务仅为5-6个,包括“无线音乐”、“手机报”、“飞信”、“12580”等,均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用户数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上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当然,中国移动为此付出的投入,亦相当惊人。
两大瓶颈:信用支付、物联网规模
“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支付,目前面临两大瓶颈。”郑重湘表示,其一是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目前的客观情况决定了小额支付是手机支付的唯一方式。
“以中国移动为例,最庞大的用户群体之一是预付费群体,你可以想象,很少人会一次为自己的手机充值1000元甚至更多。”郑重湘称,预付费群体的付费模式,决定了手机支付只能从小额起步。至于全球通这类后付费用户,用户的信用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移动。“我们常常能看见某某人亏欠巨额话费的新闻,过去碰到这种情况,中国移动能做的只有靠自身的力量去追讨,或者采取法律手段。”郑重湘进一步表示,假设入股浦发后的中移动能使自己用户的信用体系与银行信用体系挂钩,例如话费支出与个人信用卡、房贷、车贷等联网的个人信用信息捆绑在一起,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让基于手机的信用支付成为了可能。
国信证券也持相似观点:“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志在移动支付的产业整合,中移动成为浦发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后将进一步推出移动支付相关的信用卡业务,移动支付相关业务的认可程度会进一步加快。”
不过郑重湘表示,这又带出了目前中国移动发展手机支付的另一大瓶颈———物联网业务规模问题。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采用的手机支付方式中,很大一部分要通过RFSIM卡技术实现。R FSIM可安装在手机上,再通过相关的RFID终端,实现近距离身份识别和金融支付,属于典型的M 2M物联网应用范畴。“在手机上普及RFSIM卡难度不大,只需要通知客户更换SIM卡,并付出一定的更换成本。但是在各消费点铺设与之相匹配的RFID终端则要困难得多。”郑重湘举了个例子,目前肯德基在全中国有超过2600家店面,每家店面又有数个购买窗口,仅在这一家连锁企业中铺设终端,中国移动首先需要经过与肯德基的谈判,另外还要铺设终端,还要对店员进行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变数。面对无数家消费企业,这一难度无疑又增加了数倍。
所幸的是,既然已定为集团KPI,说明中国移动在手机支付的投入上必然不遗余力。只是,解决这一物联网业务规模问题,难度丝毫不亚于入股浦发银行后实现信用支付。
本报记者 方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