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成:“欧美模式”的无奈
一张手机消费SIM卡或者一个刷卡手机,使用起来固然简单,但其背后却有着复杂的产业链,涉及多个业务相关的合作方。要在业务中协调好这些合作方的利益并不容易,其中,利润的分成最为困难。
为手机支付提供技术支撑的锦诺信息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宫明魁告诉记者,国内推广手机支付业务,至少要涉及电信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商户和技术支持方等5家合作方,但在日韩等国家,一般省去了银行甚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合作方,只有3家左右的合作方进行业务整合和利润分配。 “这是因为国内政策不允许电信运营商经营金融相关业务”,宫明魁介绍,中国的模式和欧美等国家比较接近,但手机支付业务恰恰在欧美推广得并不顺利。 “日韩的电信运营商允许拥有自己的银行和金融平台,因此在业务合作中可以减少一到两个合作方”,宫明魁告诉记者,这可以减少业务立项时寻找合作伙伴的难度,减少合作中的协调难度,也能够让最终的利润不至于被瓜分得太多,因此,手机支付市场在日韩等国较为强大和成熟。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困局也同样出现在中国移动和联通的手机支付业务推广中。从目前的状况看,国家相关政策“松绑”的可能性并不大。
市场前景:增值业务被寄予厚望
宫明魁对记者坦言,中国的手机支付市场大约要到2、3年之后才能基本成熟,根据专业评估,运营商的发卡量将达到500万到600万张。据悉,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基础,运营商还计划推出包括水电煤缴费等公用事业收费的“刷手机支付”业务。不过,和“刷手机坐公交”一样,这些领域未必会给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运营商真正瞄准的 “摇钱树”,其实是增值业务。
宫明魁告诉记者,如果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那么家电、餐饮甚至购车等大宗消费,都能够通过手机支付完成,届时,手机支付的市场规模也将变得更大,其增值业务的利润分成也将更加丰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