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开店要不要工商注册? 网店交易尚处法律空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网上开店要不要工商注册? 网店交易尚处法律空白
2010年01月26日 09:3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个人开网店要不要实名,要不要纳税?这一争议很久却久拖不决的议题,因为坊间一份提前曝光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而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

  记者第一时间拿到这份据称是国家工商总局内部材料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个人在网上开店应该实名注册,具备条件的还应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据媒体报道,该项规定正在相关厂商、利益群体处展开调研,预计在今年3月15日前夕颁布实施。不过,上周六,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滕佳材对此特别澄清,工商总局从去年开始就着手调研起草《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暂行办法》,以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交易行为,促进网络市场健康发展。但是“目前起草的《管理办法》尚处于调研论证阶段。待时机成熟后,工商总局将按照规章制定的程序,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广泛地听取和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此番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如此明确而及时地澄清看,几乎可以肯定网店实名制近期不太可能实施。但是,多个电子商务专家表示,从规范电子商务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长远大计出发,网店实名制“利远大于弊”。

  网店交易尚处法律空白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国家工商局便宣布将网络购物纳入其监管范围,并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送到全国工商系统内部征求意见。而部分不愿透露姓名厂商也早就接到这个方案,已经或者仍在不断反馈意见。

  记者从征求意见稿里了解到,《管理办法》对规范网店经营行为已经很详细。比如第7条规定: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申请实名注册;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当然,工商注册规定并非“一刀切”。该办法规定,对暂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申请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关服务的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实名注册,建立注册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核发证明个人身份信息真实合法的标记,加载在其从事商品销售活动的网页上。这意味着,一些交易量不高的个人卖家,比如临时进行二手或闲置物品交易的,可以考虑交给交易平台企业去管理,但必须核查其真实身份信息;而网络交易的大卖家,则需要办理执照和缴税。按我国现有税务法,经营型企业在网上交易应缴17%的增值税,如只是买进卖出的店家,应缴纳4%的增值税。

  事实上,目前,网上交易对网店如何管理,如何保障网上购物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或尽量少地侵害,在我国仍是一个法律空白。据CNNIC监测,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元,较2008年翻番增长。随之而来,消费者对网购的安全性、品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去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就开始积极开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办法的制订工作。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指出,网络商品交易管理办法的基本点就是要依法依规准入,其目的“绝对是方便网络的发展”、“确保消费者和网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但尽管包括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均出台了类似“工商注册”的试探性规定,但最终都因为中小网店主的反对,以及更多执行层面的细节问题而不了了之。

  近期出台可能性不大

  记者了解到,各大网络平台采取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措施仍带有强烈的自律色彩。国内一些知名网上购物平台如淘宝网等,大多实行实名注册,但中小型网络交易平台则没有作出实名注册的要求,更多地依靠自律来进行诚信建设,由此带来的争议也非常多。

  “从事经营活动,办理工商登记理所当然。对电子商务的经营者进行实名制注册,将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诚信缺陷问题。”有电子商务专家认为,它可以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但他同时表示,不能管得太死,限制多了会遏制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如,淘宝网网店的盈利模式就是低价微利,一笔注册登记费对其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作为国内最大的个人网络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目前实施了卖家实名制。针对网上流传的网店实名制说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淘宝欢迎任何旨在规范网络交易推进诚信新商业文明的做法。但他也表示,对《管理办法》具体实施的时间、细节不太了解。

  易观国际的电子商务研究员告诉记者,业内对今年内网络交易规范的相关制度尽早出台持乐观态度,“通常管理规定出台之前会挂在网上征集业内意见,而现在已经是1月下旬,从时间节点来推算,“3·15”之前出台《办法》“恐怕来不及”。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