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是手段 “知” 是目的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被定义为“感知中国”。所谓的“感知”,就是利用传感器去获取大量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和处理得出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感”是手段,“知”才是目的。
在“感”这个层次,成本和规模相互制约。高成本导致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小反过来又拉升成本。
有媒体称,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虚拟世界。而物联网则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所有有价值物体的感知和互联。所以,物联网的信息源要远远超过互联网,这就使搜集到的海量信息中必定存在很多“糟粕”。
有业内人士称,应该先把“感”做好了,再去打磨“知”。但根据叶甜春提供的数据,全中国的电线杆每一小时收集一次数据,仅仅是通信费用就要达到几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数据中有很多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数据处理方面需要跟传感网建设同步。
通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特别强调管理平台的搭建。他表示,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分门别类,并且有指向性地传输。”
“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但是它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见效。”项立刚认为,除了国家推动,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和可能来建设这个平台。
行业应用是关键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但在物联网时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要摆正方向,避免成为“物联网制造大国”。
按照目前的情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应该从行业需求出发,强调应用。易观国际分析师沈锂鸣认为,物联网发展必须以行业用户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在用户现有信息化应用中找到切入点,并以当前信息化水平为基础。
项立刚表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所以,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同时,通过一些应用的示范作用,使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自然会把自己的业务与物联网联系起来。
业内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物联网应用以“传感”为主,真正的“感知”并不多。所以,国家应该通过物联网研发中心,制定不同行业的标准和解决方案,而前提工作是要充分接触企业用户,研究物联网与企业的结合点,不能只讲求传感技术的研发。
2010年1月4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揭牌,同时,包括市民中心、机场安检等在内的三个项目签约。有媒体称,加上之前的太湖水监测、四川地震灾区监测等项目的建成,中国的物联网建设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开始在民用市场落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