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竞争压垮国内电信业 运营商深陷"压力门"(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过度竞争压垮国内电信业 运营商深陷"压力门"(2)
2009年10月30日 11:15 来源:信息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呼吁加强心理干预

  随着电信业竞争惨烈化,昔日风光无限的运营商员工亦日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宽带任务”、“手机卡任务”、“固话保有任务”、“新基站建设任务”……在严酷的工作压力下,抑郁、感情等原因亦让国内电信业员工自杀事件不时发生。

  今年5月,北京联通一位员工因不堪基站建设工作压力,不幸跳楼自杀。他在遗书中写到“建设基站压力太大,每天早晚各一次工作进度会,上面的指标压得太紧,无法完成”。他是今年该市第二名因承受不住工作压力而自杀的员工。而在南方的广州,今年4月亦有某运营商一正式职工因不堪工作压力,以跳楼方式结束了30多岁的年轻生命。

  有专家认为,电信业多年来持续、高速的发展已经逐步透支了全行业的健康,运营商普通员工一直处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导致很多员工出现职业倦怠。而从2008年底开始,受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电信行业也由一路高歌的两位数增长陷入当前的低速增长,另外,电信行业重组使得全业务运营竞争全面展开,三大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市场的强势竞争最终将压力传递给企业员工,特别是一些一线职工。

  此外,电信业改革过程中一些偏差亦让部分员工看不到前途,对曾经风光无限的电信行业发展前景不免产生怀疑。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国内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考虑尽快研究制定新的考核办法,提升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股东、客户和员工之间做到一种平衡和平等,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重新恢复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才是保持电信业创新和领先的最重要手段。”

  哪些压力压垮了电信业员工?

  压力1:疯狂建基站

  今年年中,为在某个特殊日子启动3G网络,某北方重要城市运营商给基站建设团队定下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该城市拥有基站总数量仅为2000个,但为在特殊日子当日启动3G,该市运营商定下了再建3000个基站的计划,要在半年之内完成原来十年的工作量。

  为了能完成基站建设指标,多建、快建基站,一线员工早来晚走、披星戴月。可实际情况却面临着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百姓维权意识的增长、物业公司的漫天要价等局面,给基站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最终,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让个别员工产生轻生念头。

  一个员工在博客中反思:“3G发展成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3至5年,也许更长一些。以欧洲为例,较为成熟的WCDMA网络建设用了5年甚至更长时间,并经历了长时间的不成熟……基站是要一个一个建设的……”

  压力2:人事困局

  2008年第三次电信业大重组后,严峻的内部人事格局亦成为不少运营商员工工作中不能承受之重。不少运营商员工因重组后一夜间成为另一个运营商员工而感到失落、缺乏归属感。有业内专家表示,近几年通信行业一直处于改革重组当中,很多职工的工作岗位、收入、职位变化很大,再加上市场竞争,导致全行业压力空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好像整个行业处于一种思想上焦躁彷徨、紧张压抑的状态。”

  压力3:同工不同酬

  “如果公司能够对员工尤其是社会化员工再稍微重视点,提高一线社会化员工的待遇及身份认同感,那我想员工对公司的积极性也会高很多,现在真的是处于水深火热啊,眼看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谁还能有积极性努力工作?”某运营商一位内部员工如此表示。

  目前国内不少运营商依然存在基层工作压力大、待遇低。有的外聘人员干了十年,也不能转正,除了很低的工资,也没有任何其他福利待遇,与正式员工的待遇反差太大,因此情绪低落。加上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任务繁重,导致个别员工思想情绪波动很大。

  压力4:畸形KPI指标

  现在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存在大量KPI指标。不少员工抱怨,这些指标的形成都是为了实现业绩不顾后果不考虑实际市场状况而产生的。“整个企业都是在理想化状态下运营,当然所有的指标都是理想化的。理想化过了头,执行层就有了一堆哭笑不得的指标。”

  据了解,KPA管理体系导致运营商各层只对KPI指标负责,而不是对企业的最终结果负责。全体上下唯KPI是首,能否完成KPI成为唯一考虑的目标。

  “很多KPI指标,集团下来时就已经很离谱了,然后经过省、地市、区域营销中心的层层加压,到具体业务人员身上时,就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某运营商员工抱怨道。

  据悉,离谱的KPI指标往往导致残酷的考核,造成内部导致冲突、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执行力等问题。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