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那么将来如果身上带着很多传感器结点,我能对你的体温、心电、脑电,对心跳、脉搏等身体参数进行监测,那么有没有病情隐患,我把参数直接传到你私人医生的计算机里,他随时监测你,到底会不会有问题,那么提前告知,你会有什么前期的病灶、先兆。”
刘海涛告诉记者,随着传感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未来传感网将和目前的互联网、通信网组成一个更加庞大、复杂的网络,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刘海涛:“今后我坐在家里头,我通过计算机,通过手机我就能看到,我想去的这些旅游景点大致的风景怎么样,我还能看到瀑布,听到瀑布的水声,我能感觉到那个地方温度是多少,湿度是多少,氧气浓度是多少,是不是空气很新鲜。”
你用传感网以后,你布在农田里头,我就知道这些农民施了农药没有,用了化肥没有,用了多少,是不是在安全系数之内的,那我看到这个东西以后,我能够追踪我这块菜的历史,从种下去到一直成熟,到放在我家里饭桌上。
传感网是一个怎样的网络?
“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知的”,这是刘海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们,在未来的智能家庭里,会大量使用传感网。比方说家里煤气泄露了、电器发生故障了,或者有外人进入家里了,通过传感网就可以将这些信息发送到我们的手机上,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手机,在办公室就可以提前把家里的空调、电饭褒打开。在未来的智慧地球中,汽车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说了这么多,确实挺让人向往的。那这个传感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呢?
传感网也被称为“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那么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关系是,物联网是从产业和用户角度来说叫物联网,从技术支撑角度来说,它叫传感网,我觉得最恰当的叫物物互联、感知世界,你反过来也行,感知世界,物物互联,那么这两个是最能够代表传感网的一个特点和它的定义的。”
传感网和目前的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我们想在互联网上了解一个物品,必须要通过人去收集这个物品的相关信息,然后放置到互联网上供人们浏览,人在其中要做很多的工作,且难以动态了解其变化。传感网则不需要,它是物体自己“说话”,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在的互联网相互联接,让其“开口说话”。可以说,互联网是连接的虚拟世界,传感网则是连接物理的、真实的世界。
刘海涛:“比如说我坐在这个地方,我能把我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把它延伸到我网络覆盖的地方,我从北京延伸到上海,我从上海我可以延伸到全球,是这个意思,你坐在这里能感知世界发生什么事情,现在互联网的时候坐在家里头,通过看新闻,看消息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那么今后我是通过这种传感网感知到世界发生了什么,它是个本质差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