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从“导师”到“天使”(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李开复:从“导师”到“天使”(2)
2009年09月16日 14: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做“中国天使”

  2009年9月6日下午两点,在北京东三环长虹桥西盈科中心IBM大厦一层的星巴克咖啡,两个1970年代出生的大陆年轻人正在进行一场对话。

  对话的两个人,一个是7月31日刚刚从某个知名门户网站主编之职离职、正在寻求天使投资(Angel equity)的创业者刘长宁,一个是某知名国际投行的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者、同时用自己的钱兼做天使投资。刘长宁想做某一类型的门户网站,为此在辞职后的一个多月里,分别带着不同版本(一期融资200万、300万和500万人民币)的商业计划书,寻找了四位天使投资,这天见的正是第四位。与前三位对风险评估得出“不确定性”不同的是,最后这位兼职天使,提出了一个具体要求:创业者“最好”拿出50万左右的钱投入这个项目,并且在看到这个网站微有盈利(“重要的并不是盈利多少,而是要通过考察这个项目具有拿到订单的能力,也就是这个创业者能够证明自己有掌控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时候,他,或者他建议,他的同行就会投资。

  刚刚辞职的刘长宁感到与前一次不同内容的沮丧。如果说前面的三个谈判,主要是为了说服天使投资人相信这个网站能够具有盈利能力的话,这次的谈判让他觉得,这甚至是对他能力的一种全面怀疑,虽然这样的怀疑不无道理。可是,如果他投入了一笔钱(或者说他有钱投入),而他的网站能够实现订单或者利润的话,如此之高的时间成本用来克服的资金困难和盈利压力都去掉了,他还来寻求解决时间成本的天使投资干什么?

  所谓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天使投资者的投资额度有限,所以一般专注于初级种子阶段的创业公司。天使投资是支持美国早期创业和创新的主要支柱。美国目前的天使投资,一般占风险投资的40%至50%。

  李开复服役的目前市值已达1450亿美元的Google,11年前,当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仅有企业创意、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就得到了天使投资人Andy Bechtolsheim提供的10万美元支票。这也是美国的硅谷之所以具有创新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下属的创业研究中心一份报告表明,2008年,美国共有26万多个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他们为55480个创业企业,提供了总额为192亿美元的投资。

  但相形之下,中国的天使投资,像真正的天使那样稀有和罕见。

  呆坐在1楼星巴克的这个沮丧的创业者并不知道,此时的李开复,正在同一座大厦8楼某个会议室,向媒体宣布他的“创新工场”计划。

  李开复再三思考决定的结果,是他要打造一个服务于中国年轻创业者的、产业化规模的天使投资,加上产品创新。

  这个公司,既是李开复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结束,也宣告了创业者李开复创业生涯的开始。这个选择同时满足了李开复的两个愿望:一,跟他喜欢的年轻人在一起,通过遴选、培养、把经验传授给创业者,来继续实现李开复青年导师的理想;二,将他喜欢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聚合在一起,辅之以公司的天使投资,从而为整个“创新工场”创造利润。

  “我静下心来思考我的优势是什么。”李开复对采访他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分析,他最珍贵的资产,并不是做一个年轻人考研出国、人生规划、职业计划的职业规划师,而是“在前四家跨国巨头公司总裁身边所学到的创新的模式、管理的方法、学习到的一个公司如何从优秀到卓越,如何理解产业的规划和战略,如何做一个跨国品牌企业”。这些,才是李开复“珍贵的经验和资产”。

  因此,“创新工场”就是这样一个公司,从招聘工程师、创业者开始,打造多个团队,开创出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分团队对不同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直至项目成熟,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

  李开复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中国的天使投资,大家知道的只有三个人(邓峰、雷军、周鸿),除了这三个人之外,中国的创业者显然还需要更多。”

  在2008年的一次风险投资会议上,中国风险投资界人士断言,中国的天使投资要想真正达到一定的规模,估计至少需要10年时间。与美国的情况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天使投资作为一个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李开复,正是要弥补这个天使投资的缺口。同时,他比一般的天使做得更多。他要“亲自看着这些年轻人成长”一年,在经过他的创业辅导之后,放飞这个创业企业。

  “你是你自己唯一的司机”

  李开复作出创业选择,过程并不容易。

  谷歌每年有上千万的薪酬,而自己创业,就不能拿到很高的薪水。另外,创业的风险也显而易见。

  这时候,李开复想起了父亲的选择。李开复的父亲在70岁高龄,经过从军、从政、写作等职业后,找到了他的最爱——教学。李开复的父亲过世后,他的学生在他抽屉里找到他勉励自己的两句话:“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李开复在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发现自己内心所向的真正方向,服务于这个目标,显然是48岁李开复的选择。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你要稳稳地坐在司机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时要停、要倒车、要转弯、要加速、要刹车等等。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暂,你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虽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就像上面这段写给大学生勉励之语的翻版,7月,李开复与谷歌总部摊牌,践行了他的原则和主张。位于美国加州的谷歌总部继续向李开复伸出了续约的橄榄枝,但李开复拒绝了。

  当价值观和事业发生矛盾时,李开复会不情愿地选择在灰色地带跳舞。他感到释然的是,“现在不跳了”。

  7月底到8月5日,李开复把辞职汇报准备好,到谷歌总部作了汇报,并得到了谷歌总部的认可批准。辞职以后的第三天,8月8日,李开复去见了中经合集团的刘宇环,刘宇环当即决定,向李开复意向中的公司(那时还没有起名为“创新工场”)投资500万美元。

  此后,李开复像前面的那个网站创业者一样,开始写作商业计划书。幸运的是,李开复建立一个投资团队非常快。在4个星期之内,李开复见了差不多12个投资者,其中的9个人和机构,包括郭台铭领导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柳传志领导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这些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决定向这个创新企业投资。柳传志和俞敏洪甚至表示,愿意共同辅导青年创业者。

  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到9月6日,意向中的8亿投资资金,到位接近一半。李开复比1楼谈判的那位创业者,显然幸运得多。

  创新是中国这一代创业型企业家,包括像柳传志这样的传奇人物心中的痛点。由于中国的本土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可能像美国的成熟公司那样投入大量的科技创新资金,甚至来不及等到这些创新区引领科技发展,“企业死掉”怎么办,成为这批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企业家难以言及的痛苦。在柳传志所创办的联想集团,总工程师倪光南和企业总负责人柳传志之争,在坊间被传为多种版本。但传得最多的是,倪光南的技术优先,败北于柳传志的生存优先。至今,联想都被人指责为只做PC业务,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但与此相似的抉择,也发生李开复身上。当李开复还在SCI公司的时候,曾经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个非常酷的三维浏览器,今天可能都还没有人使用。每次演示的时候,由于太酷太炫,观众的下巴都会掉下来,惊叹于它的魅力和炫目。但是,这么酷的东西却是没有市场。李开复带领的团队也因之而解散。这让李开复从此有了一个很惨痛的经验:“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

  因此,无论是柳传志还是李开复,对于技术的狂热,心中对于技术的梦想和对于渴望获得市场承认的愿望,是不可分开的。这也是李开复所强调的“创新实践者”的要义所在。

  李开复对成功的定义是,“通过帮助年轻人成功,我也间接成功了。”

  2009年9月7日,那位失败的融资创业者刘长宁在网上看到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新闻,打开电脑,开始给李开复写一封自荐信。 ★(文中刘长宁为化名)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