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据媒体报道,9月初,温州高教园区许多学生反映,天翼手机拨打中国移动电话出现了问题,要么不通,要么不稳定,而移动手机拨打天翼手机一切正常。有人在园区内发现,一辆中国移动的商务车内竟有200多部通话中的电信手机。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如果真像人们猜测的那样,这是行业间在恶性竞争,这大概是最得不偿失的竞争手段,因为校园市场并不赚钱,事情败露后对公司声誉的影响却十分恶劣。
大学生消费能力低,校园市场“能不亏本就不错了”,至少对电信和联通来说是如此,采访中没有人否认这一点。
中国电信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我们其实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打价格战。投入太多,短期内收不回来。”联通公司一位人士也说:“反正我们这边是基本不赢利,移动的用户多,可能会有些赢利。”
那么,为什么众运营商还要不惜血本甚至不择手段地打入学生群体呢?通信专家项立刚说:“因为大学生是潜力股,上大学时用什么品牌,可能他工作以后就用什么品牌。”
今年有600余万名高校新生,绝大部分到异地上学都要换号码。对于运营商来说,这个群体不光意味着短期的新增市场,更意味着潜在的高价值客户。
综合记者的采访调查,目前中国移动约占学生群体市场的大头,剩下由联通和电信瓜分。有业内人士分析,联通和电信想要从移动手中“虎口夺食”,困难并不小。
一是“动感地带”的品牌在学生中知名度较大,而电信和联通目前针对学生群体的品牌还未打响。二是学生易受品牌和传闻的影响,身边同学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
安徽联通公司的汪先生说,这一点“牌子越好的学校体现得越明显”,“学校越好,学生对品牌的要求越高些,学校层次低一点,品牌的认可程度会淡一点。”因此,与省会城市的高校相比,联通和电信在地州市的高校市场中份额会高出十几甚至几十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另一个对学生群体的高门槛是手机制式不同,从别的网络转用电信的网络必须更换手机,成为其很大的发展障碍。
据了解,联通和电信都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的措施,以固移融合和宽带业务推动校园市场的占有率。有些正在加强与高校合作,在建设宽带网络、建设信息平台方面提供支持。
通信专家项立刚说,竞争促成了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无论如何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好事。但运营商争相公关高校,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他说,学校和运营商在将信息化和个人终端实行捆绑中,要尊重学生的消费自主权。“我听到有学生抱怨,某张卡我并不愿意用,但学校发通知都是以短信系统发在这张卡上,所以不得不用。”
项立刚说,这可能造成强迫消费。他提醒,校企合作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