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开始,复苏几乎成为各行业的热门词。3C行业中,无论是IT、家电,还是通讯,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比起去年年底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暖。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上半年3C业复苏过程中,各类型企业并非“均衡受热”:有的企业在恢复元气,有的企业却在回暖过程中份额遭蚕食。行业内的竞争已经提前加速,市场份额争夺趋于白热化。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国内的“价格战”,东芝加大了向日本和欧美市场等区域的供货,这直接导致中国市场的货源无法保证。
在遭遇2008财年巨额亏损和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双重打击后,东芝在中国又遇到了新难题:东芝电视在国内部分地区缺货已持续了大半年,且没有好转之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得知,由于遭遇“价格战”,东芝在中国遇到极大盈利压力。东芝在财报中提到的“牺牲市场也要保利润”的战略似乎正在中国市场落实。
销量下跌部分地区缺货
在北京国美电器劲松店三层彩电区,东芝电视的展区仍列有十余款产品,但是展区并无销售人员。其他厂家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东芝现在卖得一般,展区内很久没有新产品了。”另一位店员告诉记者说,“东芝的货源发生了问题,很多卖场内的销售人员都被东芝遣散了。”
记者电话询问了北京多家东芝电视销售商,多数都表示没有现货,或者产品非常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东芝货源不足问题并不是个案,撤柜、断货在各地都有发生。
奥维咨询研究副总监李影告诉记者,根据奥维的统计,去年一季度,东芝的销量位列中国市场第6位,但从去年三季度开始销量迅速下滑;今年第二季度,东芝的销量已经跌出前10名,仅仅位列第13位,市场占有率也滑落至1.13%。
根据北京苏宁电器销售统计数据,今年“五一”期间10天内,东芝平板电视销售额仅为182万元,位列彩电品牌的第14位,整个第一季度,东芝在北京苏宁的销售额仅为480万元。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曾经六大合资品牌之一的东芝电视在国内市场已经呈现出下滑趋势。
价格战逼走东芝?
曾经辉煌的东芝电视,为什么连货源都无法保障?这要从其生产源头说起。
1996年,东芝与大连大显集团合资设立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东芝)。成立的前3年,大连东芝累计产量突破150万台;2003年,在第500万台电视下线后,大连东芝立下未来两年产量达到1000万台的目标。尽管产量增长迅速,但早在2001年,东芝在日本的电视生产线就已完全迁至大连。据知情人士透露,大连东芝不但要保障中国市场的生产任务,还要承担供应日本和欧美市场的生产任务。
问题就出在这里。
导火线是东芝去年全球性的大幅亏损。东芝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3月份的2008财年,东芝出现了自2001年以来的第一次亏损,亏损额高达35亿美元。在财报中,电视业务的亏损被重点提及。这份财报还提到东芝调整后的战略举措,即降低成本和费用,牺牲市场也要保证利润。
位于北京东四环的盛琪伦商贸公司是东芝电视的老代理商,公司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说,东芝在中国市场贯彻的策略是全力保证利润,哪怕是丢掉市场。这与东芝集团总部的战略定位一脉相承。
“这样做的原因是东芝电视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刘先生向记者举例说,“32寸的平板电视,如果市价是3999元,那么东芝的成本可能在3000元,而夏普有可能做到2900元,甚至2700元,国产品牌可能会更低。这给东芝制造了不小的难题。”
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东芝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