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6日电 昨天,四川长虹(600839.SH)发布公告,公司30亿元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申购告终,有980家机构专户和众多公众投资者踊跃申购,网上中签率及网下配售比例不到0.27%,票面利率为0.80%。四川长虹可分离债吸引公众和机构投资者的申购资金高达5691亿元,加上原股东申购,合计申购量达5706.48376亿元,是拟发行30亿元规模的190.21倍。
这种热情的背后,折射出市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的看好。四川长虹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募集的30亿元资金当中,有10亿元用于等离子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按照Display Bank的预测,2008-2011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售量将由1600万台增长到2620万台,增长率约20%;销售金额将由251亿美元增长到335亿美元;同时,中国等离子电视销售量将由2007年的100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370万台,复合增长率约38%,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率。
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虽然在中国市场,液晶电视市场规模远大于等离子电视,但国内彩电巨头并未同步“分享”这种高增长的市场,道理很简单,占据整机成本70%以上的液晶电视面板完全依赖进口,大宗利润回流至日韩等外资厂商。相比之下,长虹建成了国内首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将自主创新的触角伸向“原材料级”,完全掌握了等离子面板的核心技术,与日韩企业同步,一举将中国等离子电视带入全球平等竞争的舞台。
前不久,日立宣布将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合肥,最终实现150万片(以42英寸计)的年产能,如果再加上长虹2011年计划实现的600万片(以42英寸计)年产能,中国内地将实现750万片等离子面板的产能。这绝对是一个令等离子产业上下游厂商都动心的数字。
等离子行业的集中度一直在提高。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选择了逐步退出或战略转移,如先锋、日立等;但行业规模企业却持续加大投资,今年4月,韩国三星第二个“八面取”等离子面板工厂量产,预计今年11月,日本松下“十六面取”等离子面板工厂将正式量产。至于LG等离子改攻商业市场,更加印证液晶面板产业是一个超级烧钱的没有退路的产业。LG此番收缩等离子业务,以便腾出手来强化液晶产业。
等离子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国内等离子阵营的领军企业长虹而言,2006年决定上马等离子项目的时候,市场质疑最多的是长虹到底“该不该干”,而现在,更多的人觉得长虹上马等离子是一个富有远见的战略抉择,市场质疑更多的是等离子市场前景到底如何?先不论市场前景,这种质疑的转变对长虹来说已经是一种足够的宽容。当下的实情是,国家有关部委对长虹等离子项目寄予了厚望,国内彩电业同行也表达出与长虹在等离子电视领域展开合作的意愿。
从消费端来讲,消费者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还有等离子电视可以选择,现在消费者会多问一句:“到底是液晶好还是等离子好?”这个转变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至少表明用户开始关注、关心等离子电视。受益于主动发光,等离子电视在亮度、色彩、动态清晰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等离子电视越做大越有成本优势,客厅显示终端的趋势也是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影音发烧友加入到等离子用户大军中来。喜欢看大片的,喜欢看体育节目的,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等离子电视。甚至,很多超级游戏玩家,也义无反顾地摒弃液晶显示器,换上了大屏幕的等离子电视。
无论如何,进军上游是中国彩电企业必须做的功课,追赶行业领先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长虹为等离子面板产业开了一个好头,而液晶面板产业尚需要厘清发展思路,毕竟,动辄几百亿元人民币不能投向一个个“无底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