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柳传志决意“死磕”,并且“不获成功、绝不罢休”。
“这件事情最大的难度是容易有头无尾。之所以要死磕,就是事前充分考虑过,认为这件事能做成,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联想一定能燃起这把大火。”
7月15日,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历经一年宣告结业。背靠中国科学院,试图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柳传志的雄心壮志。与“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项目息息相关,柳传志低调运筹、酝酿许久的联想控股“直接投资”业务悄然启幕,这也就意味着柳传志以更为务实、审慎的方式加速完成由“企业家”向“投资家”的嬗变。
联想控股旗下,现有两间投资公司: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前者关注早期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机会,参股不控股;后者以并购投资为主,全面参与国企改制,谋求控股地位,同时也关注民企机遇。
联想投资专注于“成长期”公司、弘毅投资倾心于“成熟期”企业,联想控股自身要做的是专心投入那些尚处于萌芽期、种子期的“公司”,将其抚育成长、一路帮扶,直至开花结果、瓜熟蒂落。这被柳传志定义为“孵化”企业家的投资实践。
“孵化”企业家,隐含着一个“理想但不理想化”的深刻命题——“复制”联想。坦率而言,“孵化”企业家,蕴蓄的不确定性与或然风险客观存在,但是柳传志义无反顾、毅然决然。
未来五年,“关照”联想集团之外,柳传志将以更大热情投入到“孵化”企业家这项全新的事业。
这是柳传志个人的一大步,至关紧要的一步。
把科学家“捣鼓”成CEO
联想控股副总裁曹之江是柳传志的“老友”,两人有着超过30年的深厚友谊;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吴亦兵乃柳传志的“新友”,彼此有着超越年龄界限的商业共识。
41岁的吴亦兵曾任麦肯锡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全职“借调”联想集团,历任首席整合官、首席战略官,2008年9月被柳传志诚意邀至联想控股担当大任。如今,吴亦兵既是联想集团非执行董事,同时也是柳传志最为倚重的助手之一。
尽管,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在投资界早已声名卓著,但柳传志并未满足,他要为联想控股自身开启“直接投资”业务。“直投业务柳总筹划了很长时间,直到吴亦兵过来,一切才有了清晰的定论。”联想控股内部人士说。
2008年1月24日,联想控股成立以副总裁曹之江为组长的“联想之星”班项目组,正式启动项目筹备工作。12天之后,柳传志正式宣布重出“江湖”,重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7月15日,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结业仪式上,柳传志坦称,“决定重返联想集团董事长的岗位时,我首先顾虑的一件事情就是‘联想之星’项目是否因此受到影响。因为当时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精力到联想集团,‘联想之星’这个全新项目的推广与实施如果有关键性的难度,我一定要自己出来拍板决策。为此联想控股在人员组织上作了预案,作了充分的准备。”
柳传志诚挚所言的“人员组织上的预案”,即由曹之江全面负责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项目,先期对中科院系统内科技成果和科技创业企业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008年3月17日~5月9日,曹之江率领项目组采用面对面考察或书面征集项目方式,调研了北京、长春、大连、广州、嘉兴、昆明、上海、深圳、沈阳、苏州、武汉,总计11个城市的科学院系统36个研究院所、征集了143个项目源,遴选出54个项目(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同年6月11日~13日,在柳传志的亲自主持下,项目组在联想控股组织了3场共34人次参加的面试活动,确定30人参加“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的培训。
“我们背靠的中科院科技成果密集,应该是一个放水养鱼,涵养项目源的好地方,我们应该认识和珍惜自己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又好又快”地搭建“直投”业务团队,是柳传志对吴亦兵的要求。事实上,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项目正在与联想控股的孵化器业务团队融为一体。
2008年“五一”之前,曹之江和同事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挑项目、选人员。高能物理研究所一口气推荐了5个项目外加5个研究员,5个项目都是国家重大科研课题,5个研究员均拥有博士学位,是所里重点培养的的学术带头人。
按照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说法,“个个顶呱呱,老曹你可不要挑花眼。”一时间,曹之江面临取舍之难。
其时,朱自安进入了曹之江的视野。但是,与朱自安的面对面,起初让曹之江很担心。“给我的感觉,他就是个青年科学家,高级知识分子,离我们着力培养的CEO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要求差得有些远,但是他自己决心很大。”
“我们把朱自安‘录取’到了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曹之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老实话,开始讲课的时候,我自己心里没底,我们能把这些青年科学家改变为青年企业家吗?”
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30名学员,全部拥有高级职称,均经柳传志面试“招录”。至今,朱自安仍然清楚地记得柳传志的疑虑表情,“面试的时候,柳总很严肃地对我说,我们这个班是培养CEO的,不是培养科学家的,你有决心和信心从体制内走出来,创办一家市场化的高科技企业吗?你是继续待在研究所里做科学家,还是勇敢地转变角色,成为企业家?”
“我告诉柳总,我肯定愿意出来做。”如此表态的朱自安内心实际是迷茫的,“如果我不表决心的话,柳总肯定不会让我上这个班,但那时候我真的没有下定决心去做企业,这个决心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且当时我也完全没有知识储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