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选择
时下,人们津津乐道于三大运营商3G资费计费方式的比较,比如中国移动的按流量,中国电信按时长,中国联通的流量+内容,这三种方式的孰优孰劣。
从发展趋势看,“移动数据资费固网化”是一个必然的方向,而固网的数据资费一般是按时长或包月计算的。但是众所周知,按时长收费的话,很可能将导致用户无节制地使用网络,给设备造成很大负担,影响在网用户应用质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由于需要重新建设网络,布设基站,短期内肯定要通过流量杠杆限制网络流量,保障现有用户应用体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逐步放开流量限制,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影响到高端用户的入网热情。
而中国电信C网可以平滑升级,3G建网压力要小得多,出于吸引用户、与固网业务整合的角度考虑,直接采取了按时长计费。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电信一直强调“互联网手机”和“C+W”模式,而WiFi的精细化计费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如果采取“C+W”模式,就只能采取按时长计费。
至于哪一种资费方式更有吸引力,北京移动的陈志刚认为,用户可以先算一笔经济账:首先,列下自己无线上网主要看的内容,文字网页、聊天、还是视频。第二步,计算下自己无线上网的时间,一天有几个小时需要无线上网。第三步,参考如下数据:从2003到2008,互联网中网页的平均大小从93.7K增长到了现在的312K,网页平均阅读时间1.4分钟,估算所需流量。然后对比三大运营商资费套餐,平均限制流量的运营商每档套餐网页数量=流量/网页大小,平均限制时长的运营商每档套餐网页数量=时长/平均阅读时间,算出看一张网页的价格。通过这种计算的结果可以发现,其实按时长计费不一定能导致用户省钱,因为这种计费价格受网络质量影响很大。
所以,在3G导入期,很难确定哪一种计费方式更有价格优势。
3G与其他业务关系
与其单纯关注3G业务的价格,不如关注移动通信业务的整体性能价格比,这才是影响用户选择的真正关键。
吕新杰认为,3G业务的性价比,与2G业务、2.5G业务、2.75G业务应有一个延续性,如果要降价,应该是一个整体行动。为了有利于3G业务的发展,可以适当调整其他业务的性价比。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电信业务要涨价。吕新杰做了个比喻,3G业务就像铁路上的动车,而现有的电信业务就像铁路上的特快。我们可以参考铁道部是如何进行动车的推广的。以北京西到石家庄的火车为例,动车组推出伊始,动车的一般票价为86元,运营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而特快的一般票价为42元,运行时间约为2小时40分钟,比较两者的性价比,显然动车不占优势,难以对乘客构成吸引力。所以铁道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其总体策略是在动车的票价和运行时间维持不变的前提下,促使乘客更多地选择动车。其具体举措包括:很多特快的运行时间调整为4个小时左右。在时刻表中,尤其是黄金时段,尽量多地安排动车,尽量少地安排特快。动车可以提前20天预售票,而特快只提前10天预售票等等。铁道部此举尽管为不少乘客所诟病,但也确实是有利于动车的快速推广。吕新杰建议:电信运营企业应该从中汲取某些经验来系统地考虑现有业务定价和3G业务定价,从而有利于发展3G业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