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行规今明两年出台 标准是否会形同虚设?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电视购物行规今明两年出台 标准是否会形同虚设? (3)
2009年06月15日 14:00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寻找标准之外的解决之道

  既然标准有可能形同虚设,那么有没有其他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目前电视购物的乱象呢?

  “家有购物”频道的相关负责人黄易军向记者透露,正准备通过和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以信用担保的方式来解决观众对电视购物不信任的问题。

  实际上,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站比比皆是,远远超过电视频道的数量。但为何在互联网上购物的怨言要远远小于电视购物呢?黄易军对记者点出了两者差别的关键,“在互联网上如果你对买到的东西觉得不好,可以退钱”。

  根据黄易军的设想,未来“家有购物”频道每推销一项产品都会在电视屏幕的右下角打上支付宝账号。通过这个账号电视观众可以向支付宝账号交钱,用第三方担保以保证用户的利益。

  通过第三方支付担保的方式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电视购物的诚信问题,不过问题是由于电视观众群体远远超过互联网用户,这其中的交集到底有多少还不得而知。到底有多少电视用户在看电视的同时还在上网用电脑?

  面对记者质疑,黄易军表示他们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正准备设立一条专用的400热线,可以通过支付宝语音完成电视购物。

  实际上,目前寻求第三方支付的担保方式,以解决电视购物不诚信的软肋,已成为电视购物行业的共识。记者获悉,除了“家有购物”频道外,湖南卫视购物频道快乐购、东方CJ、橡果国际也在跟支付宝进行合作,期望通过支付宝担保交易进行支付。

  但问题是第三方支付真的能全面解决电视购物的诚信问题吗?黄易军也承认无论用上网方式也好,还是用400热线的方式也好,通过支付宝担保的方式至少在操作上还是比直接打电话下单要麻烦一些。“到底有多少用户能用这种方式,我心中也没有谱。”

  实际上除了有多少观众愿意用、有能力用第三方支付外,很多小的电视购物厂商也对第三方支付产生抵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他接触的一些电视购物厂商中很多并不接受这样的方式。“因为使用第三方支付需要押款,15天的营收款押在支付宝上,企业的资金周转便成为问题。更别提现在一些租用西部电视台晚间时间来搞电视购物的小公司,其实根本没钱,他们就是抱着赚一笔就跑的心态,更不会接受这样的方式。”

  尽管第三方担保支付为解决电视购物的乱象提供了一条技术化的办法,但在未来能够产生多大效果还需由未来来检验。

  良性竞争也能规范市场

  除了第三方支付的方法外,业内人士还认为,良性的竞争可以让这个市场变得规范和有序。

  近几年来,电视购物庞大的商机让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湖南卫视趋之若鹜,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电视购物频道。粗略估计,目前,国内电视购物企业多达 500家,广电总局批准的电视购物专业频道只有11家,但现在全国有100多家电视台都涉足此行业,可想而知有多少电视购物公司和电视频道在违法运营。

  相对于不规范的电视购物公司和频道,这11个专业频道及公司的行业自律性算比较强的了。“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班子,整条销售路线也比较明确,这些企业也正在不规范的市场中寻找规范发展的途径。”周亮表示。今年4月,湖南卫视联手千余供货商建立诚信联盟,保证电视购物产品质量。

  其实,规范经营的电视购物频道仍然尝到了甜头,国内几家主要电视购物网站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2008年快乐购、东方CJ和橡果国际这三大电视购物巨头的销售额都在20亿元左右;河南欢腾购物销售额达到10亿元;中央电视台中视购物也呈跳跃式发展,销售额达到6亿元。

  此外,一些口碑好的电视购物频道已得到消费者和供货商的认同,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开始与这些频道合作。国美也宣布将进入电视购物领域。广电总局也公开表示,将整合现有的播出平台,支持民族电视购物企业品牌。

  周亮认为,按照各国电视购物的发展,在中国,10家左右的电视购物企业在市场上并存是比较合理的,目前有实力的企业和频道已经慢慢凸显,在新的法规等出台后,经过市场竞争,最终留下来的肯定是规范、自律的企业。目前,美国有两家大型购物频道,韩国大约有三四家。

  最后,曾静平表示,现在很多电视购物企业及频道已经意识到行业到了不规范不行的阶段。“很多电视购物企业家向我抱怨,电视购物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的地步,企业家并不想过挣钱却被人骂的生活,他们也想快乐的挣钱。所以,正规的电视购物企业更期待这个行业早日步入正轨,结束‘野蛮生长’。”曾静平强调。李薇 罗添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