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李振声院士访谈:中国人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2007年02月27日 18: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著名遗传学家、中科院李振声院士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问:2005年4月,您在博鳌论坛上又有一个发言,是对十年前美国人莱斯特.布朗那本名叫《谁来养活中国?》的畅销书的回应。那么我很想知道当年莱斯特.布朗为什么会对中国的粮食问题提出如此质疑?您在博鳌论坛上是怎样回应他的?在今天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吗?

  答: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这本书是1995年出版的,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我认为这本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警示作用,应该重视。但对这本书的封面有些反感,对一些推论和预测的情况我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次博鳌论坛圆桌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 。我想要谈和平崛起,不能回避中国的粮食问题,那就必须对莱斯特.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做出回答。我首先学习、消化和提取出了他的主要论据和论点。第二步,汇集我国近15年的有关数据,与他预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他的预测结果没有兑现。这时我决定写这篇文章。

  先说莱斯特.布朗的研究方法,他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工业化过程中粮食的生产、消费和进口需求为模板;以中国政府1950到1990年40年间公布的有关数据和发展轨迹为依据,对中国后40年的人口、耕地、粮食生产等进行外推,得出了中国到2030年发展状况的一些重要结论,主要有三点:

  第一,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从1990年的11.4亿增长到16.6亿; 第二, 到那时中国的人均耕地将由1990年的人均1.2亩下降到8分地; 第三,中国对粮食的需求按人均消费400公斤计算,将达到6.4亿吨,而到那时中国自产粮食的能力只有2.7亿吨,不足需求量的一半,短缺3.7亿吨,即一半以上的粮食需要靠进口。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现在全世界的粮食出口量只有2亿吨左右,那么,就是说,将世界市场上销售的粮食买光还不够中国的需要,可见问题之严重程度!所以纽约时报说,“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会使世界挨饿!”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

  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布朗的预言正确与否,需要靠中国农业发展的事实来检验。从1990到2004年,已经走过了15年,相当于布朗预测后40年时间的1/3以上,用15年的事实和布朗的预测对比一下,看看两者的轨迹是否一致?这是世界人民,也是中国人民关心的大事!

  我们对比的结果是,布朗的三个推论都不正确,都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一,人口增长速度比他预计的慢了1/3, 布朗预计后4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1200万, 而2003年我国人口实际增长只有761万;第二,人均耕地减少的速度不像布朗预计的那样严重,因为通过遥感测定我国耕地面积比原来公布的传统数字多出了36.9%;第三,我国粮食15年合计进出口基本持平,净进口量只有879.4亿斤,相当于总消费量0.6%, 微不足道。

  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问: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您觉得在您的科研生涯中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的关键是什么、经验是什么?您认可的科研态度、科研精神是什么?您的人生座右铭是什么?

  答:回顾50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历程,我感到有四点在我的工作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我觉得父母和亲友,老师和学校,领导、组织和单位,总之是社会养育、培养和教育了我,我应该向他们、向社会做出回报,这样就使自己始终觉得有一种责任感。

  第二,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智慧有限,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目标必须明确集中,如果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做成一两件对社会真正有益的事情,那就不错了。

  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探索和揭示自然规律,需要经过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研究对象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如小麦育种,平均需要8年时间才能育成一个新品种。所以,做这类研究,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

  我常常想到顾炎武的名言“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我认为,它对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

  第四,要依靠集体和团队:现代科学技术,除数学外,很少能有个人来完成,一般都需要一个团队,因此依靠集体和团队是成功的保证。

  问:祝贺您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对于这次获奖,您的感受如何?

  答:荣誉首先应该归于集体,没有集体的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誉。比如以小麦远缘杂交研究为例,小偃4、5、6号是20年前在陕西杨陵西北植物所时完成的,完成人就有10位,还有当时研究所支持和为这项工作服务的所有同志;另外,小偃54和小偃81是我1987年回到北京后,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也是集体成果,所以我说荣誉首先应该归于集体。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自己的一份努力,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在荣誉面前,我一方面对政府和人民给予的荣誉表示十分感谢;另一方面感到更应进一步做好工作,牢记“发展农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荣誉归于集体,这次奖金也应归于集体,所以,我已向单位说好了,将这次奖金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助一臂之力。

  问:75岁之后,您给自己定的任务是什么?

  答:第一, 继续着力培养青年一代,促进他们的工作有更大发展。

  第二,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咨询工作。

  第三, 看看书报,练练书法。(完)

[上一页]  [1]  [2]  [3]

 
编辑:余瑞冬】
:::相 关 报 道:::
·李振声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奖金将捐建基金助学生
·李振声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科院院长致信祝贺
·新闻人物: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
·遗传学家李振声摘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