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期待已久的对非金融机构制定的政策规范可能即将出台。
4月1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网站上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7号公告。根据公告要求,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须在2009年7月31日之前按要求进行登记。
尽管央行表示,登记的结果仅作为制定有关政策的参考依据,不应视为或解释为央行对特定非金融机构从事的支付清算业务做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但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央行对非金融机构进行支付清算业务进行规范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非金融机构良莠不齐
央行公告中称,需要登记的支付清算业务包括了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票据跨行清算等五大项内容。事实上,这些非金融机构在近几年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除了在网上购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之外,也在其他诸如水电煤缴费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08—2009年中国网上支付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达到2743亿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的976亿人民币年同比增长181%,已经连续第四年保持三位数的同比增长。艾瑞预计,3年之后,这一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2000亿元的规模。
而以腾讯Q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也在网络虚拟物品买卖方面成为“通用货币”,网络游戏厂商、SNS网站纷纷推出各自的虚拟货币,有些甚至可以与人民币等价兑换。
这些非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金支付的不足,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些产品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虚拟货币,2006年,有学者甚至称Q币将冲击人民币,由此引发了全民讨论。
此外,一些行业中的中小厂商也存在资金管理不严格,安全系统不过关的现象。比如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据记者了解,目前仅有支付宝一家将客户沉淀资金托管在中国工商银行,而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对这块资金的使用并不透明。
规范起步或受两会影响
早在2005年,央行就曾下发《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酝酿对大量非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组织统一管理。此后虽然不断有消息称这一管理办法“即将颁布”,但正式规范一直迟迟没有出台。因此,上述非金融机构一直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
2009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王梅珍、政协委员马蔚华等两会代表分别向人大和政协提出了规范支持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的提案和议案。业内人士认为,央行登记政策的出台不排除是受到了两会代表推动的影响。
两会期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刘春泉也表示,不少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都担心这个行业出现败家子或者内控不力,因为如果某家企业出现大规模的个人用户资金丢失或者第三方支付企业侵害个人权益的情况,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利益。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尽快研究出台相关立法,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创造必要法律环境,也为个人用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一些制度保障。”刘春泉表示。事实上,根据记者了解,部分行业领先企业诸如支付宝、腾讯等这些年一直通过努力希望央行早日出台相关法规。
将推动国内金融创新力度
此前,由于政策没有出台,非金融机构的身份问题近年来不时遭到各方质疑。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认为,政策层面对非金融机构的规范将有效解除外界对这一关系的猜疑,并且有效地推动国内金融创新力度。
以第三方支付为例,目前支付宝的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400万笔,90%左右都通过银行网银或者与银行合作的支付宝卡通业务进行,这背后是银行网银活跃度的大幅提高。除了在网上购物等领域外,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在生活缴费等更加民生的领域内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光大银行近期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了京津地区的公共事业缴费业务。
而根据记者目前获得的信息,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在内的国内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此政策的出台都表示出欢迎的态度。本报记者戴远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