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市场购销两旺 产品低价时尚是最大卖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山寨机市场购销两旺 产品低价时尚是最大卖点
2009年04月17日 16:1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市场价4000多元的高端品牌手机,被山寨后,仅售500元;售价5000元以上的47吋品牌液晶电视,山寨后售价2600元……

  一段时间以来,造型各异、功能齐全的山寨产品风靡一些城市。这些拼装或仿制的电子产品,以手机为主,价格相当低廉,以致形成了专门经营山寨手机的市场。

  山寨产品在东莞的处境如何呢?

  记者走访电子产品市场发现,山寨手机、山寨液晶电视为数不少。由于价格低廉、外观时尚,在消费者中的支持率并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山寨笔记本却因暂时缺乏明显的价格优势,尚未成为商家经营的重点。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情况看,价格陷阱和售后服务是山寨产品的最大硬伤。

  市民被山寨机忽悠

  “朋友告诉我这是港行机,哪知道却是个山寨机,被骗了。”近日,市民张先生向记者诉苦道。

  半个月前,经朋友介绍,张先生认识了这位卖手机给他的朋友。当时此人称,前段时间从香港带回两台港版的“N96”(即水货机)。如果张先生想要的话,就1600元卖给他一个。当做是帮朋友带而已,“不赚钱”。

  张先生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因为N96在东莞的市场价是4000多元。他当场就买下了。

  前几天,张先生去找一个做手机生意的朋友。这位手机商告诉他,该手机不是“港行机”,而是山寨机,即“高仿机”。其外观和品牌机一模一样,但软件和机芯都是国产杂牌拼凑起来的,“在市场上用不到500元就可以买到”。

  听了朋友一番解释,张先生苦不堪言。不过,除了价格上“吃亏”以外,该山寨机仍不失为一款能用的产品。张先生说:“幸亏除了一些功能不如品牌机强大外,还没出过什么质量问题。要不然真是亏大了。”

  山寨机市场购销两旺

  像张先生这种分辨不出“港行机”和山寨机的消费者大有人在,但把山寨机当成是“港行机”来出售的商家却并不多见。山寨产品似乎已经是一种正轨生意,卖得堂堂正正,买得心平气和,没有必要冒用其他产品的名义。

  记者暗访发现,山寨手机、山寨液晶电视等产品,目前在东莞的不少市场已低调热卖,商家通常会明确告诉购买者:这就是山寨机。

  在东城中心和宏远旧货市场等一些山寨机较集中的市场里,山寨机购销两旺。

  低价时尚是最大卖点

  山寨产品是小作坊或个人组装、模仿知名品牌的产品。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山寨手机的销售量,已由2007年的4500部上升到去年的5300万部。如今,东莞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山寨产品的消费者或销售商。

  市民李小姐是山寨机用户。她说:“价格这么便宜,外观又时尚,功能也不差,哪怕用来玩玩也不错。”她自己原本有一个行货品牌智能机,用了一年多。看到这个山寨机后,还是忍不住买来尝鲜。至今用了半年左右,没出现什么问题。

  长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目前购买山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几个朋友都同时经营品牌机和山寨机,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来销售。

  该业内人士认为,价格低廉、功能强大,是山寨机流行的主因。从质量上来说,仿造得比较好的山寨机,与非山寨机相比,只有芯片不一样,山寨机用的是国产机芯。使用时,程序和正品机有些许差异,但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虽然便宜,仍有价格陷阱

  价格陷阱和售后服务是山寨产品最大硬伤

  市民吴女士最近发现,她的山寨“三星”手机存在收费陷阱,会自动订制收费服务。她发现这几个月话费莫名其妙多了一些,打电话一查,才知道,是订制收费服务的原因。但吴女士并没有定制过任何收费服务。

  这款“三星”手机仿真度很高,不论是手机外观还是手机界面都几可乱真。该款手机还有一些额外功能,如显示电话号码归属地、通话录音、甩动手机即可更换主页面图片等。

  吴女士说,该款手机行货起码要3000元钱,山寨机却只要500元。“买的时候觉得反正也不贵,买来玩玩看。”

  谁知道山寨机居然存在陷阱,里面自带的游戏,没有任何收费提示,但只要一不小心按到这些东西,就会收到莫名其妙的定制业务的短信,防不胜防。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山寨机都存在收费陷阱。什么“我的小电影”、“每日英语”等,名目繁多,一不留神按到了,就会定制或是上网,就要收费。

  据东莞市移动电话协会秘书长李智介绍,除了收费陷阱外,由于山寨手机没有通过权威部门的正规检测,有些产品肯定存在辐射过大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一类产品时,应该慎重选择。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