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购物让不法分子钻空 借家电下乡去农村行骗(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电话购物让不法分子钻空 借家电下乡去农村行骗(2)
2009年04月10日 09: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电购”公司诈骗经营链

  据办案人员介绍,从事“电购”诈骗术的团伙,已经形成了一条经营链,即:非法收集信息——租用办公地点——招募培训话务员——用“话术”骗取消费者订单——进假冒伪劣产品——签定投递协议——包装发货——货到付款。

  “电购”公司为逃避打击多是未经注册的非法公司,在写字楼或者居民楼内租个房间开通电话就开始营业。骗取一定数量消费者后,就会更换办公地点,以避免消费者的大量投诉引来相关部门的调查。他们会再申请一批网络电话重新开张。

  也有少数公司是正式注册成公司,名义是做广告、市场,用合法身份掩护其电话推销诈骗行为。这些“公司”使用都是网络电话,这些电话显示的是北京号段的座机号码,其实是网络虚拟号码,甚至可以十几部电话使用一个虚拟号码。由于消费者根本无法知道其真实的拨打地址,因此出现货物问题想投诉时,才发现压根儿就找不到销售商。

  那么,众多消费者又如何会上这些从事违法活动的“电购公司”的当?很重要的原因是“电购”非法收集、购买消费者的通讯信息,掌握消费者的基本情况,甚至是消费者购买过哪类商品的信息。

  从事违法活动的“电购公司”在暗处,消费者信息在明处,当“电购”公司的话务员准确说出消费者的姓名,还有相关消费经历,往往令消费者放松警惕。

  在电话推销环节,骗子们玩儿的是“隐蔽战”;而在送货收款环节,这些公司则是明目张胆地走正规渠道。

  据办案人员介绍,大部分从事违法活动的“电购公司”都挂靠在专门的包装公司下。由正式注册的包装公司与邮政部门签订投递合同,包装公司负责对“电购”公司准备投递的货物进行统一包装,打印送货清单,标明收货人应付款,随后通知邮政部门取件、送达货物,并向收件人收取货款。通过邮政的“代收货款”服务,收到的货款由邮政部门转入包装公司的账号,包装公司扣除相应费用作为自身盈利后,会把剩余货款支付给“电购”公司。

  按照邮政速递的有关规定,收件人必须先向速递员交款,然后才有权利打开包裹,查看邮件,发现质量、规格问题,收件人自行联系销售厂家。在此过程中,消费者接触到的是货真价实的邮政快递人员,但邮政快递人员对货物实际情况并不知晓,邮政部门也只是向寄件人收取固定的邮资,对于消费者交钱后发现的货物不符,只能让消费者与销售方联系。

  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先交钱,再验货”。“电购”公司往往还会印制提示贴——“付款前请确认包裹是否完整”,并附有所谓的“投诉电话”。

  “电购”推销六大骗术

  从“话术”到骗术,从事违法活动的“电购公司”往往采取以下六大骗术:

  一是虚构厂家销售代表或大电视购物公司客服身份,推销所谓功能强大的新款名牌手机,将功能说得天花乱坠,并用所谓直销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

  二是虚构消费者中奖了等事实,欺骗消费者有机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产品。

  三是宣称以旧换新,用掌握到的消费者曾经购买某些电子产品的信息,欺骗消费者可以用补足差额价的方式,买到公司新推出的产品。

  四是采用“问题手机召回”引诱消费者上当。“电购”人员以厂家售后服务人员身份向消费者谎称,其曾经购买过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公司在召回手机的同时,为弥补消费者损失,可以享受半价购买新手机的服务。

  五是以“发货错误”为由,引诱消费者二次受骗。消费者发现收到的商品不符,在电话询问时,“电购”公司的话务员称是“发货错误”,并提出可以重新发货并补偿消费者的损失,但消费者必须仍然按照“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一部分货款,才能收到重新寄去产品及退款,由此让消费者再次上当。

  六是冒充“家电下乡”商品,骗取消费者信任。

  据办案人员称,从事违法活动的“电购公司”拉大旗的目的,会依托大公司、大品牌,获取异地消费者的信任。

  这些犯罪团伙冒充的身份有“北京电视购物总中心”、某知名电视销售公司客服部,某品牌手机销售代表,还有的宣称是奥运的指定购物商或销售商等。当消费者交完钱,满怀期待地收到订购的名牌手机、高档手表、最新数码产品时,才发现送来的是制作粗糙的山寨机,假手表、根本无法使用的电子垃圾和手机玩具。

  为达到催促消费者及时付款收货的目的,骗子们有时会冒充厂家售后人员进行服务调查,告诉消费者付费后还能享受其它优惠服务。有时甚至会冒充行政部门人员,警告消费者如果不及时付款收货,就要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是谁向非法“电购”公司出卖了公民个人信息

  非法“电购”公司的存在,极大损害了正规“电购”业务的经营,使正规从事“电购”行业的公司跟着信誉扫地。同时,邮政部门正常快递业务受到牵连,导致消费者与邮局之间的纠纷不断。

  上当最多的当属北京以外的消费者。仅警方核实的一起有代表性的案件中,就有21名外地消费者进行投诉,他们的受骗金额达6万余元。

  由于从事非法活动“电购”公司较为隐秘,有的挂靠在其他公司,有的租用其他公司执照,有的本身就是“黑公司”,随时准备更换办公地点和电话,这使得税务、工商等部门“难于监管”。

  警方办案人员表示,由于一般消费者单笔的受骗金额有限,又存在需要对收到商品鉴定等流程,这给各地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尽管如此,北京警方目前还是基本查清了针对异地消费者利用电话推销订购、邮政快递货到付款手段向外地消费者实施诈骗、销售伪劣商品及非法经营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

  北京警方有关负责人近日称,公安机关正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正对所起获的手机、手表和化妆品等涉案物品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鉴定。下一步,公安机关将联合工商、税务、邮政、铁通等部门,进一步开展打击清理行动。

  由于“电购“公司在掌握消费者的诸多个人信息后方能进行诈骗,北京中剑律师事务所律所律师焦阳据此分析认为,这是非法“电购”公司行骗屡屡得逞的主要原因之一。

  焦阳表示,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该修正案增加了保护信息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对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有关部门在打击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同时,更应加强对诸如银行、电信、房地产、汽车经销商等单位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监控机制,提高其法律意识。针对已经发现的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从源头上一查到底,斩草除根。(何春中 )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