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热议小灵通退市———
“小灵通才一毛钱一分钟,多划算便宜呀。”长期以来,小灵通凭借其高性价比受到消费者的“宠爱”,尽管饱受“落后技术”争议。不过,现在所有争议都将随小灵通业务的“限时退市”而完结:2月3日工信部已下发文件要求小灵通1900~1920MHz频段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以确保不对TD-SCDMA产生干扰。
这意味着,政策要求小灵通要在3年内彻底退市转网。
“3年后‘让路’,到时我的小灵通和预存的话费怎么办?”“既然说了要退,那业务服务是不是现在就都跟着‘退’了,有了问题该找谁?”“我还能不能新开户入网?”在小灵通退市的消息公布后,网上引发各方争议,不少在网小灵通用户纷纷担心自己会陷入到“三不管的境地”,“怎样退市转网”、“是否会有优惠补贴”更是成为小灵通用户后续转网关注的焦点。
那么,“小灵通为何会演绎出这样一条‘既有现在,又何必当初’的道路?”众多网友又是怎样看待、评价小灵通的“功与过”?现在“退市已定”,对现在的在网小灵通用户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才能保证、安抚小灵通用户自发转网?
小灵通兴起的前世今生
“小灵通实质上是手机资费较高时代的产物。”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2000年就把手机改成单向收费,还会有小灵通么?”在当时移动通讯替代固话的大趋势下,固网运营商苦于不能经营手机业务,便在政策“不鼓励、不支持”的情况下做起了小灵通,业内存在这样的观点:小灵通是在没有移动牌照的情况下策略性竞争的畸形产物。
小灵通作为一种通信手段,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衍生于日本的无线市话,简称PHS,洋名“PHS”不好记,非常贴切的“小灵通”便因此诞生。当年的“流动市话,让固定电话移动起来”让身陷困境中的固网运营商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数据显示,在2006年初小灵通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数量曾冲破1亿的历史峰值。但近两年,小灵通这张“固话的移动牌照”风光不再,不得不面临用户流失的局面。到2009年2月,根据工信部的相关统计,小灵通用户数已降至6893.1万户,跌破7000万户大关。
小灵通退市“瑕瑜互现”
众用户反映“既爱又恨”
在近期某门户网站关于小灵通退市的科技调查中,小灵通依然显示了“不凡的人气”,“表示不会主动放弃使用小灵通的”网友占所得4万余张选票的83.19%,“小灵通品牌家喻户晓、资费灵活、性价比高、更环保节能。”网友普遍如此评价小灵通。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也表达类似观点,“不仅在于资费、终端低廉,待机时间长、辐射度低也成为用户看重的环保因素,此外,号码短、容易记忆也是用户不愿意放弃小灵通的主要原因。”
但是缺陷与优势同样明显。小灵通无法实现城市漫游,这就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同时网络覆盖不佳,一般仅限于市区,信号较差。
面对“瑕瑜互现”的小灵通如今被“驱赶着退市”:有人依依不舍,有人坐等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