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抢先放话
日前,中国移动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已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而1900-1920MHz正是当初划给“小灵通”使用的频段。
这意味着近7000万小灵通用户必须在2011年底前退网。
有意思的是,该消息爆出第二日,就有个别地市的小灵通用户收到当地移动公司的短信,告知小灵通退网消息,号召其到移动营业厅办理入网手续。
“打频谱牌,抢用户来”,有业内人士如是解释。
在去年TD联盟的一个内部会议上,中国移动技术部负责人就提出,当前TD试商用的频率资源已经感觉局促,疾呼工信部尽快指配1880-1920MHz的频段,并希望2009年初就能启用。“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经感觉到不够用,有些地区组网困难,希望能够尽快启用40M的频段,以利于TD的全线铺开。”
有技术专家分析认为,当前TD技术发展仍旧不是非常成熟,更多的频率资源有助于TD解决在同频组网方面面临的难题,1880MHz到1920MHz频段对于解决TD的室内覆盖问题非常有利,“该段频率的穿墙能力更佳”。
小灵通频段原身份就不合法?
这种“逼宫”的姿态显然让其他两大运营商难以接受。在“200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电信高层就向本报明确表示,七千万小灵通用户利益应该得到保障,不能强行要求其转网。
“小灵通用户是在特定细分市场上的用户,和现有的CDMA用户不同质,和现有的GSM用户也不同。三到五年内,小灵通用户都不会消失。”即中国电信不会将现有的小灵通频段拱手让给TD.
但工信部权衡之下,依然决定在2011年将小灵通频率划归中国移动。“原信产部就没有正式将这部分频段授权给小灵通使用,不过是因为成了既成事实,就要尽量保证用户利益。”工信部人士强调,“小灵通是落后技术,早就应该淘汰。”
工信部的最终决定,让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处境尴尬。中国联通表示,会依章行事,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转网计划。中国电信人士则言辞闪烁,称“太敏感,不好说”。
在徐福新看来,TD频率不够,并不能成为强令小灵通退网的理由。“TD的用户现在还很少,它的话务量也非常少,在很多城市都没有TD,现在让它撤有什么意思?全部32万TD用户,那么宽的带宽,完全够用了。就是以后按照它的技术,发展几亿用户也没问题,何必操之过急呢?即使相邻频段有干扰的话,不是没有办法,可以让小灵通频段向上向下移频,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
“天翼”太高,小灵通难望其项背
德瑞电信咨询顾问张波认为,中移动将成为小灵通退市的最大赢家。“以目前中国移动在通信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客户规模,会对转网的小灵通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援引新浪网70723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数据称,31%的网友表示将转向中国移动。
张波称,中国电信在收购联通的C网之后,具备了开展手机业务的基础,但是目前新电信的“天翼”手机,主要是针对高端用户,其提供的业务范围大大超出了低端客户的使用范围。“如果新电信把这部分小灵通转网客户并入‘天翼’业务之下,客户可能并不会完全接受并为这些服务付费,但是要放弃这些客户,拓展新客户和反挖其他运营商的高端客户,也是非常难的。”
资费0.09元/分钟,廉价通信进退应由市场决定
兴衰弹指十年间
2003年4月28日,广州电信小灵通放号首日,全天放号量高达8120户,两款小灵通卖断货,必须从杭州紧急调运2万部小灵通———这一火爆的场面,让广州电信员工大吃一惊。“毕竟部里对小灵通的政策就是不鼓励不干涉,我们也不好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
这时,距广东首个小灵通运营城市肇庆试水小灵通,已过去4年有余。1998年12月,肇庆正式推出“流动市话”小灵通,一个月内就放号5万多个。本着“农村、三线城市包围一二线城市”的战略原则,广东电信在4年多后,才把小灵通的“红旗”插进了省会广州。
小灵通在广州甫一放号,广州移动立即宣布,将其基本通话费为每分钟0.2元的“神州行大众卡”从郊区向广州市区推出:只要在所属小区范围内,其用户无论拨打本地还是外地电话,基本通话费均为每分钟0.2元,免费接听移动网内电话。另外,广州移动还宣布,其“动感地带”通话费将再度下降,网内通话资费更下降一半。
以资费低廉为核心优势的小灵通一旦进入一二线城市,便遭遇到当地移动运营商的强烈反击,小灵通争取新用户开始变得困难;2005年5月,机卡分离小灵通上市,在广州、惠州、肇庆三地率先进行试商用,激发起了用户使用小灵通最后的疯狂;2007年1月,运营商全面实施手机单向收费,小灵通上升势头戛然而止,然后是不可遏止的加速跌落。
原北京网通副总工程师郝秀芳认为,造成小灵通业务的下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不能进行漫游;第二,网络覆盖存在盲点;第三,后期没有大力推广小灵通业务。
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仅广东地区前三个月小灵通用户就锐减141.8万户,比移动市场新增的115.5万户要高出26万户。按照这种流失速度计算,广东余下的850万户将在两年内消失殆尽。
无可奈何花落去
有运营商人士透露,自2005年起,也就是广州小灵通正式运营两年后,中国电信集团便决定不再大规模投资小灵通。到2006年上半年,中国网通的小灵通投资同比大幅缩水40%,中国电信更减少了66%.此后,两家对小灵通网络只做基本维护,网络建设和升级基本停滞。
将小灵通引入中国第一人、“小灵通之父”徐福新回忆说,有次,某省的老总向徐福新求教,出一个题目要搞“小灵通零投资的增长”。徐福新有些哭笑不得,说:“你不是叫我空手套白狼吗?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徐还是认真思考了项目规划,并叫中兴和UT斯达康一起挖掘小灵通的业务潜力,据说,“零投入”还真的“空手套白狼”增加了数亿真金白银。
事实上,电信曾经考虑过将小灵通网络升级至可漫游,延长产品周期。
电信人士向本报透露,在中国电信增强小灵通的用户黏性的“绑定计划”中,有过全面升级小灵通网络到可以全国漫游的计划。“小灵通用户会发现他们和其他手机用户一样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漫游。它们和手机用户完全一样,然后和CDMA用户一起,逐渐升级过渡成为CDMA2000用户。”当问及小灵通实现全国漫游是否存在技术障碍时,该人士抬出了UT斯达康前总裁吴鹰的名言,“如果政策允许,我们可以在5分钟内实现小灵通的漫游服务,因为只需要调整软件参数。”
但是,小灵通漫游这个技术规范中的可能性并未成为现实。在中国电信新“天翼计划”中,“分步骤迁移小灵通用户”一条,便注定了小灵通衰亡的结局。
“中国电信最初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小灵通布局移动通信领域,为正式进军移动领域时存储潜在‘移动用户’。”有中国电信人士表示,为挽留小灵通用户,中国电信采用相当多优惠措施,包括充值送机、与固定电话捆绑的系列优惠套餐等等。“但手机单向收费后,小灵通已经丧失了它最大的价格优势。”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全国无线市话用户总数已降至6893万户,比2007年末减少1563万户,流失用户数占用户总数的18%.与此对应,小灵通的通话量累计为1546亿次,同比下降了10.7%.
拥趸与反对者
2008年10月,“3G时代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各方观点分歧毕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小灵通要想改造升级为3G、4G已经没有空间,“小灵通已应运而生,应该顺势而退。”
“小灵通之父”徐福新则表示,小灵通的未来仍可期。在他看来,在日本3G高速发展的时代,小灵通用户下滑至400多万用户时开始极其稳定,说明小灵通决非没有市场需求。“国内大部分小灵通用户都是工薪阶层,有学生、孕妇、老年人等,非常适应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跟工作。把小灵通换了以后,其他的设备目前来讲还无法代替它。”
日本是全球最早开通3G的国家,但其小灵通业务并没有消失,运营商Willcom目前共有小灵通用户450万,能提供800Kbps的高速数据上网业务,数据业务占总用户数40%.Willcom通过不断创新改造小灵通技术,成功使小灵通实现从简单的通话,发短信到炒股,上网等多元化功能。
徐福新为小灵通的未来发展支了三招:第一,运营商做好现有资源合理调配,搞好网络维护和优化,使用户满意;二是大力发展一号双机业务,开拓政府机关、医院、宾馆小灵通集团用户,开发增值业务,并逐渐由语音业务向高速数据业务发展;三是建立全资子公司,进行相对独立的运营,为小灵通造就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原北京网通副总工程师郝秀芳透露,北京小灵通2003年上马,最早设计的网络容量是270万用户,高峰时用户达到250万左右。发展之初,北京小灵通推广力度很大,出台了很多优惠的资费政策,比如送话费、包月等。但经过5年多的发展,北京小灵通用户仅70万户,“已经进入自生自灭的状态”。
小灵通中国发展大事记
1998年1月
随着浙江余杭区业务的开通,小灵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每分钟0.2元的收费与当时0.6每分钟的手机资费形成了鲜明对比。
2000年6月
原信产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尽管没迎来“准生证”,但限制政策已经有所松动。
2003年3月
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区放号,正式冲破“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围栏。
2004年2月
小灵通正式进军最后一座大城市上海,当年7月实现与手机的短信互通。
2006年10月
国内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最高的9341万,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更是突破了1亿。
2008年12月
随着手机资费不断下调,小灵通低价优势不再。用户数量跌破7000万户大关,退市已不可避免。
2009年2月
工信部提出要求,2011年底妥善完成小灵通退市的相关工作,近7000万用户面临转网或自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