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家族:三码、高仿、翻新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业内人士看来,“山寨机”的概念并不统一,但基本得到行业公认的主要有三种,一种就是没有经过入网检测、没有全国联保服务的“三码机”,另一种就是仿照名牌的“高仿机”,第三种是翻新机。
2005年之前,国家对手机生产实行严格的牌照审批制度,没牌照的企业不能生产手机,企业很难获得牌照,一家是通过柜台联系的,对方在电话里表示,刻字的工作间在“关外”,开价是5毛钱一部手机。另一家也相当谨慎,记者在某数码城的4楼角落里找到了几个年轻人,接头时要求记者单独交谈。记者注意到,在他们所在的工作间里,几个人围在电脑前玩着游戏,并且工作间里并无刻字用的原料。
一个年轻人在耳边对记者说,他们的价钱是4毛一部,如果有数百台,可以优惠到3毛一部。
还有一类地下加工作坊专门生产“翻新机”,即从“公模”处购买高仿国外知名品牌的手机外壳,套装就手机芯片主板,拼装出翻新机。在华强北的一些数码城,整个楼层全部是做翻新机的,在现场可以看到,柜台上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些简单的工具,拆装清洗旧手机的内部零件,旁边则排放着新的手机外壳,场面非常壮观。
-管制 工信部“围剿”
日前,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对外宣布,工信部下属电信终端测试技术协会(TAF)已经取得GSMA(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授权,实现在国内向手机企业核发 TD-SCDMA、GSM手机的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俗称“机身码”)。同时为加强手机IMEI管理,工信部还将开发“移动电话机IMEI号码登记核查管理系统”。
IMEI是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是每一部手机的“身份证号”,每一部手机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记者从多位深圳“山寨手机”业内人士处获悉,由于不进行入网测试,山寨机的IMEI号随意编写,“一般前6个或者前8个号码是固定的,后面的都是随意编的,有时一个厂商生产的一款手机都使用同样的IMEI号,重复比例相当高。”
-对策 转战“山寨笔记本”
“最近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最近已经停止手机生意了!明年我想做笔记本。”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政府加强监管的举措,一些原来经营山寨机的商家开始淡出市场,不过,其中部分人,看上了一个“新兴市场”——山寨笔记本。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正在准备拿货,不知道质量到底怎么样?山寨本刚刚出现,在华强北见到的还不多!”华强北一位“老山寨”告诉记者,目前1000多块可以采购到“索尼笔记本”,也是高仿的,不过生产厂商要求经销商必须批量订货,不零售。
记者了解到,山寨本没有入网许可,和山寨手机一样,也推出售后保障:一个月包换,一年保修。“由于是仿制的,不能保证厂家保修,但可以在销售单据上承诺保修一年,由经销商保修。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质量问题,也是在经销商处换机。”这位“老山寨”说。
第一桶金
冯雨飞,广东人,30岁不到,却已有4年山寨机的从业经历,并且从中捞到了“第一桶金”。在行业形势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目前,他已投身某新型国产品牌手机的麾下。
2005年之前,他曾在深圳某国产品牌手机公司工作,这是他最初接触手机行业,并因此掌握了手机行业的运作,也为他日后走上“山寨”之路作了铺垫。
2005年,联发科的解决方案,一下子推倒了手机行业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冯雨飞白手起家,一开始也是小作坊起家,并租了一个店铺做销售。
冯雨飞介绍,像他那样生产手机的小企业,有些根本不用注册登记,不用办理入网许可证,直接照搬其他公司的手机方案,再到市场上采购手机所需的材料,然后租用别人的厂房设备或者进行手工组装,正规企业要半年才能出一款手机,他们不到两个月就可以生产上市了,比较快的情况下,只要一个月。
技术壁垒轰然倒地,为山寨机大规模生产打开了大门,一时间各方资本都涌入到这个市场,小到手工作坊,大到可以与一些国内品牌相抗衡的企业,山寨手机生产厂家不计其数,鱼龙混杂。
早期走上“山寨”之路的人,主要与当时手机行业的大环境有关。经历2002年到2004年的短暂繁荣后,国产手机突然掉入冰窟,南方高科、科健、易美等一批红极一时的厂家轰然倒地。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部分进入其他品牌厂家,更多的是自己另起炉灶。但由于资金和实力不济,只能偷偷摸摸地干“地下工厂”。
冯雨飞说,他们当时是做方案,又生产手机,从研发到销售都有专人负责。
他告诉记者,当时也不是没想过走正规化路线,但是当时国家实行手机牌照制度,他们根本不可能拿到手机牌照。这也是稍有些规模、并且想做大的“山寨机”厂商的共同困惑。
这时候,手机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很多没有实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进来生产手机,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倾销市场,使得市场出现饱和,山寨机的利润也越来越低。
“很多人开始亏本,我们做三款机型,只有一款盈利,虽然总体能够赚钱,但是已经与2005年出现较大差别。当时已经出现山寨机厂倒闭的现象。”冯雨飞说。
2007年10月,国家实施长达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让一些山寨机企业,浮出水面,摇身变成了正规军,“由黑转灰”,此后,一批国产品牌“杂牌”手机开始转正,虽然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但总算为山寨机打开了一条通道。
之后,冯雨飞毅然收手,投身到其中一家新兴的国产手机旗下。对于这次个人独自“转正”,冯雨飞的心态比较复杂,一是在“山寨机”市场捞到了一笔财富,他的做法似乎与很多人“捞快钱”的想法一致,适可而止。另一方面,他并不想离开手机行业,但是对于把自己的小企业带入正规军,他却依然缺乏足够的能力。
“生产山寨机立项开发,500万元就足够了,而原信产部审批的资质却是企业要2亿资产。但是即使是现在,需要入网检测,首先是需要至少2000万元的资金备案,才能做得好,要想自己运作一家正规国产手机企业,依然门槛太高!而且检测的时间,也耽误了新机上市,这对大多山寨机厂商来说并不现实,只能离开或者继续坚持着!”冯雨飞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很难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