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备受质疑的手机漫游费终于踏上破冰之旅,但将于22日听证会讨论的漫游费新方案,在很多人看来复杂异常。这让一心想搞明白的消费者更加一头雾水,也让漫游费的未来似乎更加模糊了。
听证会新方案,定高了?
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是指移动电话用户离开其归属本地网,在国内其他本地网使用移动电话业务时发生的基本通话费。目前我国规定的国内漫游费上限标准是每分钟0.6元(后付费)和每分钟0.8元(预付费)。漫游期间如果占用国内长途线路,还将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每6秒7分钱。
上周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信息产业部公布了漫游费听证会将探讨的新方案内容。两个方案均提出,取消国内移动漫游通话费高于本地通话费基本标准的每分钟0.2元,根据不同呼叫类型,降幅从13.33%到80%不等。
方案公布后,不少消费者反映,新方案距离自己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
记者了解到,新方案的制定,主要是考虑到消费者普遍希望漫游费能与本地通话费水平一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漫游费计算更加清晰简便。而根据一些专家分析,本地通话水平实际上已经大幅下降,这一点并没有体现在方案里。
电信专家阚凯力此前表示,手机漫游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除了长途通话费,还有建立漫游费,即本地移动网络识别外地移动网络的费用,这部分成本接近于零。第三部分是手机通话费用,上限是每分钟0.4元或0.6元,但最近几年全国手机通话资费已降低为平均水平每分钟0.2元,如果还按0.4元、0.6元算,肯定不合适。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表示,听证会值得期待,但对方案很不看好。供听证会讨论的两个方案里并没有提及漫游费的成本,因此无从判断收费的依据,这是最让人失望的地方。
漫游费,运营商的暴利?
我国现行的手机漫游费最早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它的最初依据是1994年邮电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
经过十几年的高投入发展,移动通信产业迅速壮大。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达到5.3亿,随着运营商规模效应显现,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原先市场发展初期为了高积累而确定的价格下降空间也越来越大。
2005年9月,面对社会呼声,信产部出台了漫游费“上限管制”办法,准降不准升,鼓励取消,这意味着运营商拥有了自主降低漫游费的权力。然而此后各地漫游费水平整体依然偏高,以至于个别地区的低漫游费手机卡(全国无漫游)开始在全国兴起,并乘势潜入北京、上海等地市场,在学校、商旅人士中站稳脚跟。在北京马甸手机卡交易市场,一种名为商旅卡的产品最低可以达到每分钟0.12元(全国无漫游),其漫游费一项仅为北京本地卡的十分之一。
如此巨大的落差,使得漫游费背后的可观利润,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本地通话费不断下降,鲜有动作的漫游费更是被称为运营商暴利的一大来源。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