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1点半,“疑似彭加木干尸求证队”将采集到的干尸遗物送到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求证。27年前跟随彭加木奔赴罗布泊的科考队队员、中科院新疆理化所高级工程师阎鸿建,经鉴别后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在哈密南湖大戈壁发现的干尸不可能是彭加木。
6月25日,新疆某媒体报道,探险者刘先生发现的干尸因五点相似,一度被众人认为可能是彭加木。求证队取回手表等物证后让专家鉴定,根据手表以及所穿毛衣的不同,彭加木当年队友认为这具干尸不会是彭加木。
这具干尸到底是谁?本报今起征集线索。
无名干尸让人想起彭加木
一具干尸仰面躺在沙地里。它的左手腕骨已经断裂,约两厘米处,是一只已经静止了的机械手表,表盘上印着“上海”字样……
“疑似彭加木干尸求证队”几经周折赶到哈密南湖大戈壁干尸所在地,眼前的情景同探险者刘先生之前的描述并无二致。
刘先生是这具无名干尸的发现者,死者遗留的物证,让他同27年前在罗布泊科考时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联想起来。
“求证队”队员周新伟打开经纬仪,仪器显示,这具干尸的所在地同彭加木失踪地点相距甚远:“200多公里!”
“可能性在降低。”在实地考察前,被外界誉为“中国罗布泊探险旅游第一人”的周新伟说。
物证最全 求证队取物验尸
在新疆某媒体于6月25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探险者刘先生拍摄的“疑似彭加木干尸”后,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之谜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死者遗留的物证,如衣服、手表、皮带,在近几年所发现的干尸中是最全的一个。”周新伟告诉记者。
尽管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傅春利强调,只有科研人员才有资格进行取样,但“疑似彭加木干尸求证队”还是将干尸的手表、衣物碎片、毛发等物证装进密封袋中,带回乌鲁木齐。
五大相似 神秘干尸引猜想
“我往东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上午,彭加木留下这张字条后,离开科考队驻地,独自一人找水,其后便杳无音信。
27年间,无论是官方组织的搜救队,还是民间的探险队,在当年科考队的驻地周围苦苦寻找,皆以失败告终。
人们很容易将新近发现的干尸同彭加木联系起来。求证队队员周新伟向记者分析了这种联想猜测的理由——
A “身高相近”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傅春利研究员向记者证实,彭加木身高172厘米。
然而,干尸经求证队队员测量,身高170厘米左右。
“人死后,肌肉和骨骼会发生萎缩。”傅春利说,“这一点倒是说得过去。”
B “地域接近”
彭加木当年的科考队队友阎鸿建告诉记者,彭加木的走失地,在库母塔格沙漠罗布泊镇附近以东。
求证队几经周折发现干尸时,他们的位置却出现在哈密南湖大戈壁与“大罗布泊区域”接壤的雅丹地貌群附近。
7月5日晚,周新伟打开经纬测量仪,输入彭加木失踪地点经纬度,发现两地间隔200多公里。
不过,“疑似论者”坚持认为,200多公里不算遥远,加之沙丘常常发生移动,遗骸自然会发生“飘移”。
C “衬衣相似”
“疑似论者”津津乐道的是,这具干尸贴身穿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衣。
“的确良,上个世纪80年代最为流行的布料。”出生于1962年的周新伟对此记忆深刻。
王万轩,27年前那次挑战“罗布泊死亡极限”的科考队车队队长,他的副驾驶位置坐的就是彭加木。
据王万轩回忆,彭加木先生的确有一件白色衬衣,另外,他还有一件蓝色的。
阎鸿建说,失事那天,他就穿着那件白色衬衣。
D “长裤相似”
求证队队员眼前所见到的干尸,穿一件蓝色长裤。
王万轩老人则清楚地记得,彭加木当时正是穿着蓝色长裤。
这一点与求证队队员看到的干尸特征是吻合的。
E “都戴手表”
“都有一块手表,表盘上印着‘上海’字样”。
7月5日下午,映入周新伟等人眼帘的干尸,左手腕骨断裂,约2厘米处,是一只已经静止了的机械手表,表盘上印着“上海”两个字。“在风化等外力作用下,表壳已是斑斑驳驳。”
难道这是上海牌手表?周新伟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就有一块上海牌手表,表盘是白色的。“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样一块手表。”
记者了解到,昔日生产“上海牌”手表的上海手表厂已经破产。一位曾经在该厂工作过的老师傅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手表生产数量有限,全国人口那么多,拥有上海牌手表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巧合的是,彭加木走失之前,也戴一块上海牌手表。傅春利副院长说,当年的队友证实了这一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