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厂商看好中国市场 建言政府采购向国货倾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家电厂商看好中国市场 建言政府采购向国货倾斜
2009年04月21日 09:57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受累于欧美金融危机,全球消费市场呈现需求低迷。对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家电制造业厂商来说,同样面临机遇和严峻挑战。近期本报组织的一份面向中外品牌家电厂商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电制造商看好中国日益扩大的内需市场,逾8成厂商认为中国内销市场的业绩将决定公司全年业绩盈亏。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对在今年实现外贸增长保持乐观,而在华拥有多个全球制造基地的洋品牌则对海外市场出口增长表示谨慎。

  中国家电下乡及刺激拉动内需经济带来的机遇,被所有受访企业视为今年提升公司业绩的最大机遇,伺机扩大投资以及不裁员成为国产品牌普遍的公开承诺。

  关于经济寒冬全球低迷尚未见底

  欧美地区发端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家电制造业带来明显压力。格兰仕、TCL、索尼、西门子均认为,公司运营最大的挑战主要来自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突变,市场需求远比预期降低。受访企业同时认为,短期内金融危机造成消费不振的影响将不会消除,至少将延续到2010年。

  在回答“影响公司今年生产发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时,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信心指数不稳定,市场需求下降成为受访企业最为担心的事情。其他有可能影响公司今年经营的主要困素还包括,汇率不稳定,原材料价格骤涨骤跌,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下降、资金银贷紧张、市场诚信环境等。西门子家电同时认为家电行业综合运营成本上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升级缓慢,也是家电行业业绩低迷的主要原因。

  志高、春兰等企业还认为,在应对寒冬方面,构建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供销财富共同体”,抱团整合产业链各方,有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促进自主创新、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美的集团同时在采取措施应对外贸下滑的同时,仍然加大品牌、研发投入,着手为经济复苏作准备。

  关于内需市场看好中国家电下乡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受访企业有信心对今年公司业绩实现5%-10%的增长持有信心。西门子家电称,今年将加大在华投入,增强产能,相信今年西门子在华业绩能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志高、万家乐预计今年能实现10%-15%的增长。理由是随着政府各项救市方案、人民币贬值、出口退税率上调等多项利好政策的实施,再加上企业本身经营稳健,可以扭转行业颓势实现高速增长。

  绝大多数家电厂商认为,中国政府接连推出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计划,斥巨资加强基础建设,表明中国政府拉动经济回升的决心,而诸如家电下乡这样拉动内需的政策已经成为厂商热捧的机遇。其中几乎所有本土品牌都已经加大投入参与家电下乡,并且把这当成今年公司运营的重点。而西门子、LG电子则表示,家电下乡有助于其扩大整体销量,并且低成本进入三四级渠道市场。西门子还表示,今年将斥资在县级地区建设售后网点,最快速度搭建中国农村市场经销网络。有信心保持两位数的业绩增长。

  海外市场需求下滑,对索尼、LG、东芝等跨国家电巨头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索尼集团已经下调了财年业绩预期。不过针对“索尼集团最大的潜力增长市场”和“运营价值链上重要一环”的中国市场,索尼中国重申集团战略地位不会改变。

  关于海外业绩培育新兴市场客户

  志高空调表示,早在年初便有针对性地对海外市场战略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努力占据北美、欧洲等大市场,一边培育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客户,成为出口销售的稳定增长点。就在今年3月,志高刚刚拿下与欧洲一笔价值2亿元的空调订单。

  春兰、格兰仕等企业认为,经济下滑也给国内外贸企业提供了产业升级改造的机遇,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存在较大的开发预期。公司不会降低海外市场投入,并且力争海外业绩继续增长。而TCL集团则认为,金融危机会削弱东盟一些实力不强的家电企业竞争力,日韩同行的竞争力也会降低,反而给中国本土品牌抄底,布局国际化的机遇。“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把三星、LG等韩国企业推向一线品牌,现在也轮到包括TCL在内的中国品牌迎来跻身全球一流品牌的契机。”

  寄望政府多多采购国货

  受访家电制造商普遍认为,中国政府通过投资基础建设等已经出台了强有力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及扶持企业运营政策。当前最关键的在于协调好,抓落实。志高空调则建言政府,在资金链上,针对有信用的企业尽快予以贷款,并加快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在市场上,树立消费者对国家货的信心,建议政府采购方面向国货倾斜,帮助国货越做越好;关于政府效率,建议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各种扶持企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格兰仕则吁请政府减轻税收、提高出口退税、遏制人民币升值、拉动内需政策落实等。本报记者戴远程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