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了,合格率99%。”近来,有关山寨机内置SP业务存在吸费陷阱的消息甚嚣尘上。
日前,工信部开展手机内置增值业务的服务和收费行为抽查,对73部手机终端内置的46家增值电信企业的585项增值业务进行抽样检查。结果称,合格率99%。
不少切身体会过山寨机吸费问题的消费者觉得并不满意,认为抽查“不痛不痒”。事实上,在控制山寨机问题上,工信部至今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吸费陷阱究竟伤害了谁?除了消费者,相信还有山寨机自己。
抽检只是序幕
4月28日,工信部开展手机内置增值业务的服务和收费行为抽查,针对最近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山寨机内置SP业务吸费问题进行抽查。
工信部公布结果称,增值业务99%收费正常,整体情况良好,但在被抽查检测中仍发现有4项手机内置增值业务使用不正常。其中主要集中在未获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手机型号上。问题是内置业务不明码标价或标价不规范;内置业务菜单名称与实际提供内容不相符或名称低俗;没有提供内容却扣费等等。
各地通信管理局在一季度加大对电信服务质量的检测监督力度,目前,各地查处违规电信业务经营者共73家次,其中6家跨地区经营的增值电信企业被停业整顿。
单条点播收费漏洞仍未堵
“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满意。”此前,刘先生曾向本报反映过购买的山寨机存在吸费问题,他告诉记者,自己使用的“中天”牌手机内置的“更换待机图片”功能,点击后会直接收到一条信息称,“感谢您使用本图片搜索功能,每条信息收费一元”。查询电话费余额,发现只是轻轻一点,已经被扣去了一元话费。
“最夸张的一个月,因为8岁的儿子一直用我的手机玩游戏,但是信息费就高达276元,而我购买这部手机,一共才花费了400元。”刘先生气愤地说。
记者曾经多次收到来自读者的这类投诉,当然,涉及的手机都是杂牌的山寨产品。
“SP与手机厂商合作内置业务早在2003年便已出现,不过正牌手机商有品牌在,不会贸然走这条财路。”一位本地运营商内部人士说,这种陷阱往往存在SP的单条点播业务中。“和SP的包月业务不同,这类单条点播业务一般只会注明收费标准,回复xx开始收费。但也有违规SP不注明此类细节,更重要的是不需要经过2次确认。”
受伤的是山寨机自己
“如果舆论的声音足够大,山寨机很有可能因为吸费问题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战国策通信行业咨询师杨群表示,购买山寨机的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低收入阶层,本身对价格、消费的敏感度都非常强。“他们对于手机本身的功能不太了解,若动辄产生上百甚至几百元的资费,使得这些人最终对山寨机敬而远之。”
“同样价位的手机正牌厂商的也有,只是功能稍逊而已。吸费问题愈演愈烈,消费者不会无动于衷。”一位了解该产业链内部运作的人士说,在中国移动不断规范SP后,部分SP把目光放在规模庞大的杂牌手机、水货手机、杂牌仿冒手机、翻新拼装手机上。“SP会开给山寨厂商相对丰厚的利润回报,例如所得五五分成,山寨机本来就是赚快钱的行业,有大量的商家趋之若鹜。”
至于工信部的抽检结果,杨群认为有积极意义,“工信部暂停了几家SP的业务,也就是说一拳头打在了山寨机吸费产业链的源头上。”杨群认为,更重要的是工信部会否持续加大力度对该问题进行追踪和解决。如果只是“昙花一现”,那无疑隔靴搔痒,难以解决消费者切身的利益问题。本报记者方南 (来源:南方都市报方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