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吹响创新集结号:科技人员有望技术入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中国硅谷吹响创新集结号:科技人员有望技术入股
2009年04月09日 10: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20日,对于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来说,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他不仅获评“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并且见证了与其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关村掀开历史的新一页——被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中国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中国并没有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示范区。那么,示范区有什么政策?示范区改革将为中关村企业带来什么?在世界经济下行、全球科技竞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中关村的试点改革又将在中国经济这盘大局中激起怎样的浪花?

  股权激励:科技人员有望技术入股

  股权激励是国务院批复中的第一条措施,格外引人注目。

  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的中星微电子在10年的发展中,一直是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比如绿色通道快速服务、无形资产入股等的先行者,但对于股权激励机制,邓中翰坦言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问题。“目前主要就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他说。

  为了改善长期以来产学研脱节的问题,此次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比起2006年的国有股权激励试点改革范围更广,具体来说,就是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高等院校、科技院所和企业都纳入在内,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对中关村企业而言,此次股权激励改革将使创造、创新与收益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有助于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而更受鼓舞的是像北大、清华等高校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大多数科研院校都认为这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能促使高校研究项目更向市场方面靠拢,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就表示,希望清华大学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并且能尽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金融改革:科技型中小企业受益

  与此同时,科技金融改革也让人期待。与所有高新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扰一样,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中关村急求破解的坚冰。

  事实上,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2007年9月,北京市曾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贷款试点,放贷规模超过4亿元,但对广大饱受资金饥渴的企业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3月28日,北京银行中关村海淀园支行、交通银行北京中关村园区支行、北京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四家金融服务机构在中关村正式揭牌。

  根据国务院相关批复,这些金融服务机构未来将开展科技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包括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专家参与的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制度,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等。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几乎条条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这意味着他们将在今后享受更加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对此,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戴卫认为,科技金融改革试点一旦有所突破,将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这对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和国家长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创新集结:中国硅谷走进新时代

  国务院批复中还有其他一系列政策措施用来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如开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经费中核定列支间接费用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等。

  “全面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3月20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表示。

  如果说在过去20年中,中关村已成功蜕变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最重量级的高新区,那么从今天起它将被赋予新的国家使命。随着联想集团、中星微、华旗爱国者等一批中关村企业走出国门,更多中关村企业也将目光放得更远。金山软件的董事长兼CEO求伯君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在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下,中关村将不断凝聚创新力量,产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出国际知名品牌。”

【编辑:段红彪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