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老板信息网上叫卖 法律缺失致个人信息泄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万名老板信息网上叫卖 法律缺失致个人信息泄露
2009年03月16日 14:18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河南省郑州市市民马云(化名)才知道自己的手机、职业、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被彻底泄露了。

  马云说,3月14日,他正在与朋友谈一笔生意,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是做建材营销的马云先生吧?家在中原区xxx路xxx院吧?你得罪了人!有人叫我们注意你的行踪,如果想消灾,你往这个卡号上打点钱……”

  放下电话,马云越想越不对劲,就按来电号码回拨过去,发现对方已关机。

  他回到居住的小区里,正好碰上在社区走访的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林山寨派出所教导员刘淑惠。刘淑惠告诉他,派出所曾接到过类似的报警,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电话大都是不法分子利用掌握的个人信息,威胁当事人,从而达到敲诈钱财的目的。

  “我们会关注这个事件。你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请及时与派出所取得联系,千万不要上当。”刘淑惠提醒道。

  “接到敲诈电话虽然是第一次,但此前我多次接到过陌生电话。让我弄不明白的是,打电话的人怎么对我的个人基本信息了如指掌?”马云对个人信息被泄露表示不理解。

  3月15日,刘淑惠向记者表示,他们在“大走访”活动中已多次接到类似的反映,在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处理时发现,不法分子手中的个人信息很多都是通过网站公开购买的。一些网站甚至还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做起了链接广告,明目张胆地销售私人信息。

  河南万名老板信息被网上叫卖

  记者在网站上搜索发现,果然有很多私人信息明码标价进行公开出售。

  有家网站上销售的“河南老板手机号码名录”这样写道:“经理人手机11269个,工商版13796个,精准版8820个。”价格为300元至320元。

  个别网站销售的个人信息更新速度很快,一家网站甚至在销售2009版的“8272个郑州老板手机号码”。

  记者发现,这些信息有的按照地区划分,有的按照行业划分,其中还有车主信息、房主信息等详细分类。

  “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如果仅仅是发个骚扰或泄泄私愤,还不足以形成严重的后果。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位刑事法官对记者说。

  他举例说,前不久发生的一起命案,就与被告人利用“人肉搜索”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有直接关系。

  被告人林某通过网络聊天与周某相恋。2008年8月,周某考上河南的一所大学,到河南后,就把自己的手机号和QQ号等联系方式全换了,不再跟林某联系。林某无法联系上周某,于是,他通过“人肉搜索”,很快掌握了周某的学校、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QQ号,甚至寝室号等个人详细信息。

  林某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周某,周某非常坚决地向其表示分手。林某抽出随身携带的利刃当场将周某捅死。

  在接受审判时,林某痛哭流涕地说:“我悔恨当初为什么不能够理智点、清醒点……如果找不到她,我也许会淡忘这段感情……如果审判长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痛改前非……”林某当场向被害人的亲属下跪,请求宽恕。

  “在这起命案中,周某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这位法官告诉记者,林某的杀人行为能够得逞,与其通过网络搜索被害人信息、确定其下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个人信息缺乏一部专门法保护

  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信息,是如何泄露的?这是很多人都很担心的问题。

  “在‘大走访’中,我们调查发现,个人信息的泄露都是本人或熟人、朋友无意中造成的。”刘淑惠举例说,公民在商场、宾馆等场所消费,或在求职应聘、办理购房等事务时,往往会留下个人信息。一位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说,如果寻找一个人的信息,可以通过找到他的同学、熟人等了解情况,还可以通过校友录找一找他的求学经历等。目前,移动通信、网络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已迅速进入千家万户,在使用这些信息工具的同时,用的都是个人信息和密码,而个人信息和密码一旦被一些不法分子窃取,严重损害了个人利益。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是立法机关不容忽视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法律系主任杨红朝认为,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案例表明,个人信息泄露大部分是由通讯器材、互联网以及金融信息平台的不断技术更新带来的,产生它的土壤是信息交易和信息共享这个半明半暗的“行业”。如果不能将法律治理延伸到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环节上,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对搜索引擎功能及网络注册系统进行开发初期的立法管理。

  “我国目前的法律并没有关于个人信息的专门规定。”杨红朝分析认为,首先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依据,个人信息是否属于隐私仍然处于争论中,而且对泄露信息的数量和非法获利的多少没有明确规定;二是这种骚扰一般是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的形式,而对于个人来讲,没有更多时间去理会这些事情。

  个人信息泄露仅凭刑法难打击

  刘淑惠说,目前中国尚缺乏一部全面规范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只要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诈骗的事实不能形成,公安机关就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事实上,不管如何窃取和买卖个人信息,目前都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就让很多人有机可乘。

  杨红朝认为,今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增加了相关条款,严打泄露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但规定仍过于模糊,而且一般泄露行为如果不构成犯罪则无法用刑法来惩治,所以仅凭刑法仍很难从根本上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河南振山律师事务所主任秦三宽认为,个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属于个人隐私,在未经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出售他人个人信息赚钱的行为可以认定为违法行为。如果购买或利用信息者用这些信息去从事敲诈、勒索或故意对公民人身进行攻击等犯罪活动,对公民的人身或精神造成重大损害的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只是通过短信对公民发布一些不良信息或骚扰短信,但没有影响正常生活的,则可以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刘淑惠提醒说,在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提高保护意识才是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更为重要的方法。在商场、宾馆等场所消费时最好不要留下个人信息,如果确有需要留下个人资料,必要时应与对方约定保密责任。在办理一些必须提供自己个人信息的社会事务时,可以与接受信息方约定保密条款,要求对方不得将个人信息透露。一旦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且造成不良后果时,应注意及时搜集证据,为维权作好准备。(邓红阳)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