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最近的心情有点烦,她在几个知名招聘网站上向心仪的公司投简历后,除了不时接到“骚扰电话”外一无所获。“打电话的都是公务员培训机构,劝我去上课”,周敏分析是自己的电子简历被招聘网站“出卖”了,“因为我在‘考公务员’这个意向上打了勾。
我还有同学在‘英语翻译’意向上打了勾,结果第二天就接到英语培训班的电话。”
智联招聘CEO刘浩表示,网络招聘行业中确实存在“潜规则”。受金融危机影响,网络招聘行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为了让自己的财报变得更好看,很多招聘网站以出售求职者信息的方式牟利。
日子难过催生行业“潜规则”?
近日,前程无忧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前程无忧的营收为1.962亿元,同比下滑8.1%;净利润为680万元,同比下降50.3%。2008年全年,前程无忧总营收为8.604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7660万元,同比下滑26%。
不过,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前程无忧的遭遇还算幸运。不久前,中华英才网的控股公司——美国招聘巨头Monster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年度K-10财务报表显示,中华英才网去年全年亏损额高达1.75亿元——其中,去年最后3个月的亏损额就占全年亏损额的三分之一。
另一家同样由国外资本控股的智联招聘与中华英才网的亏损额几乎相当。其最大股东澳大利亚Seek发布的2009财年第一个半年财报显示,智联招聘去年的亏损额约为1.7亿元。
易观国际近期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受经济大环境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营收规模为2.95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季度下降了5%。
目前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分列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前三强,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它们的日子尚且不好过,其它中小型招聘网站的日子可想而知。网络招聘业面临全行业亏损,为了让自己的财报变得更好看,招聘网站以出售求职者信息的方式牟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售求职者信息获利
曾长期从业于网络招聘的深圳走秀网市场总监龚文祥告诉记者,“出售求职者信息是行业通行的‘潜规则’,几乎所有小型招聘网站和一些相关培训机构都有三大招聘网站资料库的相关资料。”易观国际网络招聘行业分析师刘彤表示,这一“潜规则”是同质恶性竞争的结果,“对于招聘方,招聘网站在收费上大打价格战;对于在网站上注册的求职者,谁也不敢先收钱,招聘网站不得不想别的办法赚钱”。刘彤更加担忧的是,网络招聘业普遍用广告费代替佣金,“名为招人,其实一些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只是变相的企业广告而已。”
某招聘网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员向记者证实,“列在招聘网站上的很多企业只是打广告而已,并不真的招人。”该业务员向记者解释,“一般招聘网站首页最贵的广告位每周也不过6万元,比其它网站的广告位要便宜得多。”
在某招聘网站打变相广告的一家玻璃制品加工厂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招聘网站上“招人”所产生的广告效应非常好,“我们一招人,全国都知道我们这个工厂。这比我们在本地报纸上做广告强多了,所以我们现在和那个网站签了一年的广告合同。”
3月6日,智联招聘CEO刘浩回应称,网络招聘行业中确实存在“潜规则”。但他同时表示,智联招聘通过严格的规定和流程力求杜绝发生这种“潜规则”。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
近日,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2009年《法制蓝皮书》。《法制蓝皮书》指出,在中国,能够采集到公民身份证信息的机构因为疏于管理致使客户身份证信息泄露的情况非常严重。在实践中,银行、房地产公司等机构泄露客户信息的情况也非常严重。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立法机构的注意。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关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一些规定”的内容。
在今年“两会”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呼吁,应尽快就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组织专业力量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胡旭晟委员说,国家急需立法对个人信息进行全面保护。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要充分体现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也应符合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要科学界定个人信息在法律上的内涵和范围;要严格规范个人信息使用的程序和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特别要明确违法者的责任,明确规定受害者获取赔偿的途径、程序,明确相关的执法部门及其职责。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则建议,个人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即使法律定得再详细,也不可能触及到方方面面,所以个人要加强对自己信息的保护,比如平常上网要登记个人信息,最好看一下这个网站是真是假,很多时候不需要用真名,这就是在自我保护了。”